小马扎小方桌,干部和群众在广场团团坐 “乡村夜话”接地气 拉呱说事办实事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傅子栋 刘厚珉
“参加乡村夜话,我们和干部坐在一块,拉呱说事。干部听我们的心里话,给我们办实事、解难题。我们心里既舒坦,又热乎!”4月29日,王继岗看着采摘园里的游客高兴地说。
王继岗是菏泽市单县龙王庙镇刘土城村的种养殖大户,养了5万只鸡,流转土地50亩,建了20个大棚种果蔬。4月26日晚,他和近百名乡亲一起,参加在村里的小广场举办的乡村夜话,坐在小马扎上,和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单县县委书记穆杰等各级干部面对面“唠嗑”。他说出了心里话:“咱村里越来越漂亮,游客越来越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我想把采摘园做大,希望在发展规划、配套设施等方面得到上级的扶持和帮助。”
让王继岗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村两委班子就开会进行了研究,决定帮助他注册申报“家庭农场”。龙王庙镇党委书记刘辉还特意到王继岗的大棚里了解情况,“镇里全力支持你。‘家庭农场’申报成功后,就容易争取到扶持政策,申请贷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比较方便。”
“这不,我的采摘园里的路不好走,工作人员来丈量了,准备给修路。”王继岗对下一步的发展充满信心。
和王继岗一样感到惊喜的,还有村民刘慈亭。在4月15日的乡村夜话上,他提出村头生产路不好走的问题。几天后,这条坑坑洼洼、一下雨不能走的土路,变身为4米宽的平整水泥路。
北京牌匾张木艺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向中,老家是刘土城村的。他回村参加了乡村夜话后,坚定了回村的决心。他说:“周末晚上,市县领导来给村民谈心,我很受触动。家乡干部接地气,办实事。作为一名游子,我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争取让家乡充满文化气息,打造一道木艺文化风景线。”
新形势下,各级干部如何和百姓面对面,当好群众的“知心人”?单县进行了有效探索。
鲁西南地区农村群众,有在夜晚聚在一起“拉呱说事”的习惯。发轫于单县的乡村夜话,重拾这一传统,由县、乡、村干部,组织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围绕村内具体事务,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充分集民智、汇民力创新社会治理。乡村夜话推广到全县所有乡镇,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难题解决和各项工作落实“向前一步”。同时,当地将乡村夜话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内容,面向农村基层群众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有效提升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自觉性和行动力。
通过蹲点采访,记者发现单县乡村夜话有三个特点:
形式简单、接地气。乡村夜话选择在晚饭后,在村民经常闲聊聚集的地方召开,一张方桌,几个马扎或小凳子,干部群众团团坐。家长里短、评先树优、发表建议、交流想法,有事大家摆、大家议,没有繁琐的程序,简便易行。
群众参与度高。群众由“单向听”变“双向说”,由“被动知”变“主动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本村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黄岗镇邓窑村党支部就如何开展垃圾分类,在乡村夜话上征求村民的意见建议。根据大家的建议,村里决定给每家每户发两只小塑料桶,村民把剩饭、菜叶、瓜皮等按照可沤肥与不可沤肥分类倒进小桶,每天按时放在院门旁,等待保洁员上门收。群众的建议得到了回应,家家都支持参与,垃圾分类很快推广开来。
解决实际问题。乡村夜话奔着解决实际问题而开,村民发言说的都是真心话,讲的都是实际问题,提的都是实打实的建议。干部积极回应,给予尽快解决,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有些事村干部当场可以拍板,有些事村里可能办不了,乡村夜话之后会形成总结报给镇里,我们通过专门的议事协调会,明确专人明确时限,快速跟进落实。”刘辉说。
“工作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会,很受教育。开展乡村夜话活动,有助于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更有助于将村民们的思想‘拧成一股绳’,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将积极总结单县乡村夜话工作经验并在全市推开,争取让更多村庄实现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张新文说。
新闻推荐
一个人返乡,创业!一群人就地,就业! 弹性生产模式留下外出务工者
农村大众报单县讯(记者石鹏志通讯员谢丽)“现在的收入虽与年前在济南打工相比略微低了些,但不用外出就挣到了钱,...
单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单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