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肃:让刻刀在树叶上跳舞

牡丹晚报 2019-09-12 09:57 大字

闫肃:让刻刀在树叶上跳舞闫肃:让刻刀在树叶上跳舞□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淑娅

一片树叶、一把小小的刻刀、一把柔软的毛刷,就能雕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不论是肖像、山水、花鸟等,这就是叶雕。叶雕起源于周代,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秋季成熟的自然落叶或直接从树上摘下的树叶为载体,借助叶子的形状、纹理、筋脉,充分利用叶材纵横交织的脉络、自然残缺,来描摹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图案,每片叶雕都向人们诉说着一个故事。

今年19岁的闫肃,家住单县龙王庙镇李庄村,15岁时,他从奶奶那里知道并学会了叶雕,成为单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叶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他在河南省郑州市开了一间工作室,专心做叶雕。

从小就爱做手工,15岁跟奶奶初学叶雕

9月10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单县龙王庙李庄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院落见到了闫肃。尽管才19岁,他却处事沉稳、举止大方。其房间里的桌子上,放着叶雕的工具和各种形状的树叶,他小心翼翼地朝旁边挪了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在郑州有一间工作室,现在在家是因为考驾照,所以家里的东西并不齐全。”

闫肃说,从小他就对手工制作很感兴趣,奶奶看到后,决定利用暑假教给他叶雕技艺。

在单县,叶雕技艺传承历史久远。据闫肃所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会在树叶上作画刻字,而生于上世界七十年代的父亲却没有学这一门手艺。“我父亲小时候家里贫穷,生活条件不好,他觉得学习叶雕不挣钱,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所以到他这里,叶雕技艺就失传了。”闫肃说,虽然爷爷奶奶会叶雕技艺,但他们只会很简单的,做不来特别复杂的图案。

15岁那年的暑假,闫肃的奶奶首先教给他基本的剪纸和在叶子上刻镂空的简单技艺。记忆中,他常常独自一人闷在屋里,拿着刻刀一点点地在叶子上雕刻着,不知不觉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衣服湿透了没感觉,右手手指也磨出了茧子。虽然辛苦,但从一次次失败到能在叶子上雕刻圆、星星等图案,还是让年少的他非常有成就感。

从互联网上寻找叶雕知识,从QQ交流群汲取经验

操作熟练后,简单的叶雕作品已经不能满足闫肃,而奶奶早已倾囊相授。于是,闫肃就从互联网上寻找更多叶雕知识。很快,他不仅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叶雕的学习教程,还加入一个交流群,群里有许多成熟、专业的叶雕师傅。闫肃如鱼得水,不断在群里向各位老师请教自己在叶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群里的老师看到闫肃年轻有冲劲,也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所以都会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

学习之后,闫肃就在家里自己琢磨,慢慢研究。他说,叶雕作品最吸引自己的就是颜色之美。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夏秋季节,树叶的色彩更加迷人,加上特殊的人工打磨处理,成型的叶雕色彩变化细腻,色泽古朴自然、柔和真实,具有独特的观赏性。

在叶子的选材上,闫肃有着自己的喜好。“常见的叶雕作品选材大多是法国梧桐树叶,不仅形状好看,而且在咱们这里也特别常见。我一般都会选择新鲜的,没有虫眼、完整的叶片,清洗干净后再用稀释的丙酸钙浸泡,这样可以防止叶子腐烂、保鲜,再用水煮过后晾干,压在课本里,直到平整,再进行雕刻。”闫肃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介绍道。

在短视频上自我推广,腾讯找他做伴手礼

做叶雕除了要细心,信心和耐心必不可少。做成一件作品,废掉的树叶数量难以想象。一旦整个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错,这件作品也就无回天之力了。所以,一批叶子中出现一件孤品的现象很常见。一幅简单的作品,五六个小时便可完成,特别复杂的则需好几天时间。

为了更好地推广叶雕,闫肃也想尽了办法。刚开始时,他开了一家网店,但由于知道的人少,还有其他一部分原因,只得关掉。随后,他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上注册帐号,将自己做的叶雕拍成小视频上传。

“刚开始也是无人问津,后来点击率就上去了,粉丝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没见过叶雕,非常好奇。不久,就有网友联系我,希望用我的作品当作礼物,送给恋人或是家人,他们觉得很有意义。”闫肃说,就这样,他开始通过短视频接单,然后销售自己的叶雕作品。

闫肃说,他会根据顾客提出的要求创作。有时客户需要的树叶形状只有南方才会种植,他就从淘宝上找人买树叶,邮寄回来。他的叶雕作品也频频得到顾客的好评。在这些短视频上,闫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提到今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闫肃笑着说,前一阵腾讯公司联系到他,让他做950幅叶雕作品用作伴手礼。

“这是一个大单,对我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能出错,更不能敷衍了事。”闫肃说,叶雕不像别的艺术形式,它必须是完全纯手工制作的,出一点点差错都将前功尽弃。最终,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让我信心倍增。”闫肃含笑表示。

闫肃说,菏泽目前就他一人会叶雕技艺,单县有几人开始跟着他学习,他希望大家广泛参与,好将这个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叶雕、了解叶雕。

新闻推荐

7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一倍多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小病夺命成历史,长命百岁不稀奇。7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77岁,翻了一倍还多。81岁的退休教师陈...

单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单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