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春潮惊单县,喋血电报捍城池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云华
辞任县长、筹办中学、开男女合班先河,封建势力环伺时,赵佩川曾影响了单县的革命进程。抗水患、守城池,鲁西北的抗战历史中,来自菏泽的革命志士也曾挥洒血汗。9月3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菏泽烈士陵园聆听了烈士赵佩川的感人故事。
抗战胜利日,后人祭拜告慰英灵
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赵佩川的后人来到菏泽烈士陵园,他们在长辈的遗像前站定,听两名讲解员讲述了其英雄事迹后,一起鞠躬致哀。夏末秋初,烈士陵园内凉意阵阵,却无法平复这些祭奠者内心的激动。
62岁的李争鸣是赵佩川的外孙,他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10余年前,他与哥哥曾骑着摩托车去了聊城,只为到赵佩川曾守卫并牺牲的地方看一看;这次来菏泽烈士陵园祭奠,则是因为听孩子说在这里看到了长辈的名字和遗像。“活了大半辈子才知道,原来国家没有忘记我姥爷为革命做过的努力;怀念他的,也不止我们自家人。”李争鸣说。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遗像上的赵佩川身着中山装,带着圆框眼镜,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模样。
“其实是坐着的全身照,姥爷还穿着皮鞋、手里拿着帽子。这是从一张大合影里剪下来的,也是家里能找到的他的唯一一张照片。”李争鸣说,几年前,市里有关部门搜集烈士资料,他们就把那张合照剪开,交给了政府。
李争鸣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尽管年代久远,姥爷的很多抗战细节已逐渐被遗忘,但家人仍会用其事迹来教育孩子,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建单县中学,首开男女兼收先河
1887年,赵佩川生于单县南关,自幼接受教育,并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1929年前后,42岁的赵佩川通过了山东省县长考试,想努力为百姓做些实事,却发现,在军阀统治下,他心里的清明理想不可能实现,便愤而辞职回乡。
恰逢单县教育界筹建单县中学,赵佩川被众人推荐,开始主持校舍修建事宜。资金不足,他就积极奔走,游说各界人士募捐,筹得款项1万余元;砖瓦木料短缺,他就力排众议,带工人拆了城西的火神庙,把物料搬回来建学校。
“那个年代,封建思想浓重,封建势力尚存,小县城里怎么可能让男女生一起读书呢?但赵佩川做到了。”讲解员乔慧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为了用新文化、新思想培养一代新人,赵佩川顶着各方压力,在单县中学首开男女生兼收的先河,实行男女合班学习制。
一卷春潮惊单县。赵佩川的逆流而上,为冲击当地封建思想、推动妇女解放作出表率。
在教学工作中,赵佩川设立了奖项,以鼓励学生求学报国,更使一些贫苦学生有机会继续读书。可封建势力还是渗透进了教师队伍,阻挠校内进步思想教育的开展,但这一行径立刻遭到了进步学生的抵制。
1933年,校内进步学生团体“义愤团”掀起学潮,以驱逐反动教师。时任校长的赵佩川一边稳定教学秩序,一边聘请了共产党员高文甫到校任教,不仅保住了单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成果,更使单县中学成为中共单县党组织的发源地,为中国共产党在单县开展活动创造了条件。
抗内忧外患,共建聊城抗日力量
1934年夏天,赵佩川被东昌 (现聊城)公署聘为秘书主任,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县长范筑先,两人齐心协力推动当地革命事业发展。
“七·七事变”后,范筑先力主抗日,并接受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两人与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到当地公署内的共产党员密切合作,筹划抗击日军。
祸不单行。那年秋天,聊城地震与洪水肆虐,范筑先立刻组织机关人员带领城内百姓自救。围城门、堵涵洞,50岁的赵佩川站在水里,跟乡亲们一起与天灾搏斗,日以继夜,不眠不休,终于保住了家园。
可是,天灾过后,侵略者铁蹄又至。得知日军进犯山东,韩复榘不战而逃,并命令范筑先退出聊城、撤到黄河以南地区。强寇入侵,政府无能,同胞深陷水火之时,就让他们舍城而逃吗?
一心救国的范筑先与赵佩川异常愤懑,他们拒绝了上级指令,并于1937年11月19日,发表了誓捍山河、与强寇血战到底的通电:“慨自倭奴入寇,陷我华北,铁蹄所到,版图易色。现我大军南渡,黄河以北,坐待沉沦,哀我民众,身陷水火,午夜彷徨,泣血椎心。职黍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
该通电一经发表,震惊中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和范筑先的要求,派出了一大批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来到鲁西北。受其感召,山东各地的爱国人士,尤其是一大批积极抗战的热血青年、知识分子,纷纷奔赴鲁西北,当地抗日力量迅速壮大。
这一时期,当地遗留下来的国民党散兵伙同土匪趁乱抢掠民宅,日军特务和国民党内的亲日顽固分子,以各种面目混入鲁西北,试图使革命形势更加复杂混乱。
面对内忧外患,赵佩川坚定地同范筑先站在一起,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组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训练处和政治干部学校,培养训练抗日骨干力量,相继组建了35个游击支队和三支抗日民兵队,并于1938年10月,召开关乎鲁西北抗战命运的六区军政联席会议。同时,两人还将子女送到延安,接受共产党的革命教育,为革命积蓄新生力量。
率兵御强敌,殊死搏斗血洒聊城
1938年11月14日,日军第一一四师团千叶联队在日本特务和国民党亲日分子配合下,调集精锐部队,动用精良武器,从东阿渡黄河,大举进攻聊城。范筑先召集干部开会,决定让各机关、学校的非战斗人员撤出聊城,并动员城内群众撤离。
战火将至,赵佩川将非战斗人员送出后,又回到城内。范筑先催促他随机关工作人员迅速出城,赵佩川却誓与聊城共存亡。他看着范筑先,表明了自己的心志:“有司令在,吾辈有何惧!玉坡决不离开将军。”
当日下午,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聊城,范筑先再次催促赵佩川从西门随其他人员出城。赵佩川再表决心道:“如司令有不利,玉坡生有何益。”遂与张郁光共守南门。
傍晚,日军占领了南关外天主教堂,又在西侧大场院上架起重机枪,凭借强大的火力掩护,对聊城县城发起猛烈进攻。日军攻到南门时企图翻越城墙,赵佩川和张郁光等指挥守门士兵,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残阳与硝烟里,这场拼杀持续了1小时有余,守城战士顽强地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11月15日黎明,日军在飞机配合下,集中炮火猛攻聊城四方城门。敌机围绕着城墙低空飞行,用机关枪扫射城墙上的守军,同时用重机枪、大炮密集排射,掩护步兵登城。
赵佩川和张郁光等南门守城将士,以大刀、手榴弹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逼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南门外敌人尸体遍布。
可终究是战力悬殊,最终,赵佩川、张郁光及守门士兵全部英勇牺牲,南门被攻陷。当日9时许,聊城失守,范筑先和700余名守城将士壮烈殉国。
1938年12月23日的重庆,在一场悼念鲁西北抗战烈士的追悼会上,朱德、彭德怀为烈士送上了挽联:“战土方酣,忍看多士丧亡显其忠勇;吾辈尚在,誓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杀敌挺身甘一死,裹尸还葬足千秋”。而在重庆各界举办的追悼会上,蒋介石等国民党要员也相继出席,悼念鲁西北烈士,并追晋范筑先为中将司令,赵佩川为少将军衔。当时,各报纷纷评价,此次聊城抗战,是台儿庄大战之后北方平原战场上最大的一场争夺战。
新闻推荐
日前,中央批准:王浩同志任陕西省委委员、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同志简历王浩,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山东单县人,1982年7月参加...
单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