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老拳师”马金元

牡丹晚报 2018-10-30 10:37 大字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 静

62岁的马金元家住单县东关街,从事的虽然是残疾人就业工作,但一生与武术结缘。2010年,他被推选为菏泽市武术协会委员,2011年当选为单县武术协会副主席,2014年被菏泽市武术协会授予 “优秀老拳师”、“菏泽市传统武术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师从梅花拳和摔跤名家

在马金元家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优秀老拳师”5个大字。每次看到这几个大字,他都有说不出的成就感、高兴劲儿。

“这是对我习武一生的肯定。”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这话时,马金元非常高兴。

马金元从小喜爱武术,幼年即显露出武术天赋。

10岁时,马金元师从单县梅花拳名家徐景汉、摔跤名家孟宪起,学习梅花拳、大洪拳和摔跤格斗等。

“小时候,我很喜欢武术,样样都练,练起来不知疲倦。”马金元回忆道,他涉猎的领域有刀、枪、剑、棍、梅花拳、大洪拳、摔跤、散打。

聪明好学,马金元进步很快,短短几年,练得一身功夫。

成年后,马金元未将武术作为职业,而是当作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奉献社会的技能和爱好。

受两位老师的影响,马金元养成了待人谦和、仗义疏财的风格。

他非常注重培养新人,工作之余,办起了武术培训班。“很多小学生放学后跑到我家学武术,我都免费教他们,遇到家庭困难的还管饭。”马金元说,他教孩子们武术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希望他们将武术传承下去。他把多年的习武经验、体会、感悟,还有一些独创毫不保留地教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马金元不仅传授学生武技,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令马金元欣慰的是,很多学生走出县城,把武术带到国外,并在国内、国际的武术赛事上获得不错的成绩。

“王力多次获得国内散打比赛80KG级冠军……”说起学生,马金元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自豪感。王力从吉林省散打队退役后,在单县开办了散打俱乐部,每年培训学员四五百人,向高等体育院校输送专业运动员50余人,在2007年、2010年成功举办“王力杯”全国散打邀请赛。

此外,学生晁月云在内蒙古科尔沁旗全国散打竞标赛上获青年组60公斤级冠军,在江西省新余市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上获青年组60公斤级亚军,在苏州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上获青年组65公斤级冠军。学生刘标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刀术、地躺拳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套路队队员高宇池,多次代表中国赴美国、南非、埃及、迪拜等地开展武术交流比赛活动,并多次获得通背拳、螳螂拳冠军。

一提起这些学生,马金元就说:“这些学生都超越了我,正应了那句古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也正是我希望看到的。”

退而不休,为武术传承发挥余热

退休后,马金元仍然保持练武的习惯,每天早晚打拳练刀,为单县的武术事业再做贡献。

“单县有20余个武术场馆,各种习武站点50余处。”马金元说,为了普及武术段位制,他利用闲暇时间到各武术馆、习武站点讲解段位制设置的意义和作用。

“刚开始,武术爱好者不理解,认为获得武术段位没什么意思。”马金元说,通过他的努力,单县的武术爱好者从不理解,到踊跃报名,参与度列全市前茅。

马金元经常到练武站点巡视,与武术爱好者交流。

为发扬光大单县武术事业,如何更好地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全民体质,马金元经常征求大家的意见。

单县武术协会成立之初,没有场所和经费,他多方协调场地,并多次为协会的活动垫资,只为培养出更多武术精英,为武术事业发挥余热。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