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弘肇与屯军大碾

菏泽日报 2021-12-15 09:02 大字

大井遗迹(资料片)

石碾遗迹(资料片)

张长国朱 琳

菏泽地处中原,物产丰饶,人口众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因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辖区内曾驻扎过不少军队,并且留下了众多与军队有关的地名和遗迹,成武县的大碾集村、大井村就是其中的村庄。

大碾与大井

大碾集村位于成武县大田集镇西南约8千米处,在该村东,有一处巨大的石碾遗迹,最令人奇怪的是,这处石碾和日常人们印象中下有碾盘、上有石磙的石碾不同,这个石碾没有碾盘,只有碾槽和碾轮。而大碾碾槽是由九块长短不等巨大的石槽所组成的,每块石槽槽口宽约45厘米,槽口深约35厘米,围成一个直径约8米的圆形碾圈。石槽下部深埋地下,因无人挖掘过,故不知其体积大小。在石头的碾圈中间,还遗留有一块石头碾轮,直径约有1.7米,中间有一正六边形孔洞。在大碾旁边,还有两个方形的石臼,一个已经损毁,另一个保存较完整,约有五六百斤重。因为大碾的原因,村名也因此叫作大碾集。距大碾东约一里的地方,是一个叫作大井的村庄,村中有一井,井口约3米,是与大碾同时代的遗迹。因为此井,故村名被叫作大井。

史弘肇屯军

清《曹州府志》《城武县志》均记载,大碾是五代后汉时期大将史弘肇屯军所遗留。《旧五代史》记载,史弘肇(?—950)是郑州荥泽(今河南郑州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汉名将。他在后梁军队中,因武艺超群,被石敬瑭看中当了亲兵。当时,后汉高祖刘知远在石敬瑭的手下任军职,曾救护其脱险。石敬瑭建立后晋,多次提拔刘知远,曾任命他为北京(今太原)留守。上任时,刘知远知道史弘肇是个将才,就申请把史弘肇调到身边任都将。史弘肇治军有方,军队战斗力很强。刘知远称帝后,他带兵东征西战,帮助刘知远巩固了帝业。但史书中没有他屯兵于此的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其他书籍中找到线索。明代冯梦龙篆辑的《喻世明言》中有“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一节,说他官职曾做到“单、滑、宋、汴”四镇令公。“四镇令公”是民间话本小说中的口语,实际中不存在这个职务,可以理解为“中书令兼节度使”,就是为了说明史弘肇当时的权势之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单、滑、宋、汴”这四个州是存在的,而且,单州的辖区就包括大碾、大井所在的成武县。刘知远曾提拔史弘肇任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府是今河南省商丘市,后汉的首都在开封,成武县距离开封只有三百多里路程,是首都的东大门,作为拱卫京师的门户,成武县地理位置可谓非常重要。史弘肇屯军在此也是情理之中。

大碾之谜

一千多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中原大地斗转星移,因没有史料的佐证,到现在,关于大碾的用途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碾粮食用的,有的说是碾火药用的,还有的说大碾并不是史弘肇屯军所留,证据是大碾其中的一个石槽上刻有正楷“至元三十一”的字样。经查,该年(1294年)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去世,元成宗即位。

一般来说,在建筑物上留下日期,无非有以下几种目的,一是记载建筑物落成年月;二是重修年月;三是记载重大事件。另外,不排除后代石匠随意刻字的可能。但从其楷书字体中规中矩的严谨程度来看,并不是随意所为,那么,这应该是建造或重修日期了。据考证,大碾的作用应该是碾军粮用的,古代北方军粮大多以小米为主,大碾是为了给小米脱粒所建,也不排除碾其他粮食。建造大碾和大井,是为了在此长期驻军,从大碾与碾轮的使用程度看,使用了应该有几十年的时间。笔者认为,史弘肇在此屯军应是确定的,从遗留的石臼损毁程度来看,应是千年的遗物。后世兵家依样画葫芦,驻军于此,或许是因为当初史弘肇所留碾损毁,所以重修或者新建了大碾,刻上了年号。至于是否为记载当年的重大事件,因无其他佐证,就不知其所以然了。

新闻推荐

净化食品市场环境 捍卫群众“舌尖安全” 菏泽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

本报讯(记者张慧)11月26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菏泽市认真贯彻食品安全“四个...

成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