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碑”之谜

菏泽日报 2021-12-01 08:42 大字

慕容氏先茔碑

张长国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名著《天龙八部》中,主角之一的慕容复为了复兴燕国引出了不少故事。在成武县文亭街道史庄村,有一通“慕容氏先茔碑”(慕容碑)。据清《城武县志》记载,此为“五代南燕慕容德墓”。慕容德是五代时南燕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小说中慕容复的祖先,慕容德果真葬在了成武吗?还是另有玄机?

慕容德称帝

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群雄混战,华夏大地出现了二十多个国家。慕容德(336—405),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他的父亲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哥哥是后燕皇帝慕容垂。慕容德英俊魁梧,才华出众。东晋大司马桓温北伐时,慕容德曾率兵击败桓温,立下战功。后来,他跟随哥哥慕容垂于384年建立后燕。397年,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他当时镇守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一带),抵住了魏军进攻,但因邺城难以长期固守,慕容德带领百姓迁到了南200里左右的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建立南燕。399年,滑台被北魏攻占,慕容德向东攻取山东青州、兖州。400年,在青州广固城建国称帝,是为“南燕国”。至此,东晋十六国之一的南燕正式诞生。405年,慕容德去世,时年70岁。据《晋书》记载,为了保密,宫中连夜做了十多口棺材,从四个城门同时抬出,谁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慕容德秘密埋葬后,对外称葬于东阳陵,据说真墓至今未被发现。从记载来看,慕容德墓在成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当时成武也不是南燕国的属地,这就否定了县志的说法。

“慕容碑”为何在成武

据记载,“慕容碑”碑文是元代翰林学士欧阳玄(县志错记为欧阳元)所写。此人是元代文学家,湖南浏阳人。1315年考中进士,为官40余年六入翰林,名重一时,人称“一代宗师”。这样一个大名人为什么会给慕容氏写碑文?通过碑文可知。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慕容氏后人慕容章进阶武略将军(从五品),时年86岁,与欧阳玄同朝为官。故而有相当的身份和地位邀请他来写碑文。慕容氏在金代已经失掉家谱,祖上姓名已不可考。慕容章的高祖世代居住归德(今河南商丘),有三个儿子,老大慕容大郎和老二慕容二郎迁居新乡县,老三慕容三郎的儿子慕容丙迁曹州城武县西的南魏村。慕容章是慕容丙儿子慕容芝的次子,在淮东淮西屯田打捕总管府提举司提举任上非常称职,被皇帝赐予金币,晋升武略将军。慕容章看到迁到新乡的慕容氏后代做官后修坟祭祖,给祖上修了碑,而自己做官后还没有给祖上立碑,感觉十分欠缺,才有此举。因此,此碑是慕容章为祖父慕容丙所立的,而不是像清代县志所记的“慕容大郎立碑叙之”。而现在,当地已没有了慕容这个姓氏。

“慕容碑”轶事

清代县志为何把慕容丙的墓说成是皇帝慕容德的墓,并且出现多处错误呢?笔者认为,这就是“名人效应”的问题。成武没有名山大川,有个皇帝墓可增强知名度,反正没人知道这位皇帝葬在何处,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谁也无法否定这个说法。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慕容碑体量巨大,厚43厘米,宽106厘米,现地面上约有一米多高的碑身,其余因洪水和重量原因淤于地下,据推测,该碑高度应在三米半左右。这块石料是济宁羊山有名的蛤蟆籽青石,因石质好、书法好被称为“双绝碑”。慕容德墓在成武,这种说法以讹传讹,又加上书法家欧阳玄的亲笔书写,此碑建成后,不少人不远百里前来观碑拓碑,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据说,南魏村一个卖茶水的都因此发了一笔小财。但成武的县尹却叫苦不迭。因为当时的不少官员也掺和进来,打着瞻碑的名义来游山玩水,县尹还要陪同招待,费钱费力。后来,此碑被人为毁损,又逐渐淤积地下,碑下才清静了。

关于翰林学士欧阳玄,他在碑文中有“惟德是将”一词,这让不少人难以解释。但经笔者考证,此词来源于宋真宗的一首诗。意思是现在是以德治天下的时候,我沐浴后选吉日遵从您的请求办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由此,可以知道欧阳玄广博的学问,他的书法与文章受人推崇也是理所当然的,更不用说他写的碑文了。

新闻推荐

接亲不需豪车装门面拜堂要有翰墨弄风流 成武县:喜事新办引领婚庆新风尚

为弘扬文明新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遏制大操大办等婚丧嫁娶陈规陋习,近年来,成武县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倡...

成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