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文旅融合“搅”活乡村游

甘肃经济日报 2021-10-14 09:40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白杨 通讯员 田倩

清晨,走在武都区裕河镇的小道上,清风徐徐,优美宁静的山野风光犹如一幅泼墨酣畅的山水画;午后,漫步在张坝古村落,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令人沉醉其中;夜幕降临,灯光掩映下的武都区热闹喧嚣,滨江湿地公园人潮涌动……深秋时节,置身武都,目之所及是青山碧水、满目生机,耳之所听是鸟啼虫鸣、嘤嘤成韵。

近年来,陇南市武都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主线,积极推动文旅融合,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实现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文旅产业复苏发展。

据了解,2021年上半年,武都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8.28万人次,同比增长56.4%,旅游综合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68.7%。文旅融合发展的背后,是乡村振兴新模式的探索,是文化赋能的创新,更是传统旅游的华丽转身。

文旅融合“搅”活乡村游

鱼龙镇宁家山村的乡村道路上,满地柴草的现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干净的道路和整洁的村貌。

近年来,鱼龙镇着力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打造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和写生基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逐步形成“生态文化旅游+中药材种植+花椒”的产业发展格局,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我19岁就去青海铁路上工作,记得以前的宁家山村又穷又苦,许多房子很破旧,经常漏雨,道路是土路,一下雨就没法走,现在房子重建了,道路修通硬化了,墙面也亮化美化了,戏台、广场、凉亭的修建,为老人和小孩提供了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退休后回到宁家山村的宁老先生说。

张坝村位于武都区琵琶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间文化浓郁、民风淳朴的传统古村落。现有旧民居42户,是典型的陇南木架子房的原型。

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武都区重视并优先考虑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着力推进古村落“活化”和“美化”,打造了“陇南传统民居泛博物馆”,成功将张坝古村打造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新景点。得益于好风景和古村落文化,村民们捧上了乡村旅游的“金饭碗”,钱包慢慢鼓了起来。

如今,张坝这个“世外桃源”被越来越多的游客发现,许多自驾游和康养休闲人士慕名前来,品味传统民居古寨,品尝古村落美食美酒,品茗古村落自然风景。张坝已然成为武都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古老的张坝正重新绽放出勃勃生机。

“绿色红利”遍布新农村

随着武罐高速、成武高速、渭武高速、兰渝铁路的建成投用,武都的区位优势、发展机遇和前景预期日益凸显。于是,该区扎实推动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观光、乡村民宿等文旅新业态,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近年来,武都区积极开展油橄榄三年倍增行动,加强花椒、中药材等综合管护,加快构建“3+6”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体系,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优质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该区共发展油橄榄51万亩,新发展中药材20多万亩,食用菌 53万袋,蔬菜16.6 万亩,马铃薯 27万亩,生猪存栏11.25万头,出栏10万多头,鸡存栏87万只,出栏71万只,中蜂1.4万箱。新建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5户农家客栈及15户农家乐,新增床位150张,带动脱贫人口600人以上。实现乡村旅游统筹发展,擦亮生态底色,实现“绿色红利”。

新闻推荐

成武县公路管理局: 打造“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李亚楠)“这个平台十分方便,包括党费收缴、组织关系办理等等,都可以在上面轻松搞定。”日前,谈及已上线使用的“复...

成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