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办学为百姓 追记热心教育的开明士绅李方合

菏泽日报 2021-09-08 09:26 大字

在成武县博物馆文蕴成武展厅,有一块民国26年(公元1937年)5月,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先生为成武县李村李方合题写的“热心教育”牌匾。匾额长2.4米、宽1.2米、厚约4.5厘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匾被学校当作黑板使用,才得以保存下来,至今上面的黑漆依稀可辨。世事沧桑,虽然粉墨渐渐磨蚀了字迹,但是开明士绅李方合热心教育的事迹,却在当地一直广为流传。

1903年,李方合出生在成武县大田集镇李村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1916年起,他在史楼村上初等小学,1923年起,在县公立高等小学堂上学三年。1927年在县学习三个月,成为正式教员。先后在南鲁集镇大王庄和大田集镇史楼教小学。

1932年,他由地方推举,任志公乡乡长。李方合勤于政事,决心从重视教育开始。在他的努力下,办起了李庄、盛海、大碾集三处小学。由于乡里缺少经费,他又自己出钱修建了史楼小学。并亲自主持给该乡的阚庄、李庄、史楼、盛海、桃花寺、李村、大碾集等七处小学做了新桌凳,买了铜质手摇铃,并添置了大挂钟,使学校面貌大为改观。在办学建校中,李方合廉洁奉公,节约用钱,深为群众敬佩。他的事迹经逐级呈报后,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亲笔题写“热心教育”匾嘉奖,地方人士也给他挂了“功在桑梓”的匾额。

成武沦陷前夕,李方合预感日本侵略军会占领成武,为不当汉奸,1938年初,李方合毅然辞去乡长职务,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日本侵略军占领期间,原有的学校都停办了。李方合在自家的柴火院办起了一所小学。他常对学生说:“国家不办学校不行,人不上学不行。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在他教育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学生也越来越多,最后只好搬到村东头邱家的院子里去上课。

抗日战争期间,李方合接受共产党的教育,以教员身份作掩护,为党做了很多好事。他通过与上层人物的关系,获取了日伪活动的情报,及时送给我抗日政府,使抗日政府能主动地采取对策。有一次,他听说敌人要在梁王庙设“据点”,马上将消息告知抗日政府。区长何千里连夜带人把梁王庙扒掉,使敌人的计划落空。巨(野)、菏(泽)、金(乡)、嘉(祥)、成(武)五县联合办主任牛连文,县长王绍一,区长何千里和周子久、朱广寺等,都很信任李方合,曾在他家隐藏过。1943年,李方合将看家用的两支步枪、一支匣枪和部分子弹,交给区长何千里,全力支持抗战。

解放战争前期,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进行“大反击”,他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解放军“三所”(后方医院)六名伤员安全转移到地洞里。国民党听到了风声,为此他遭到国军毒打,但是他咬紧牙关拒不承认,后因缺少证据被释放。后来,他又不顾个人的安危,去县城国民党政府作保,使被抓走的本村农会会员安全出狱。

土改时,他拥护党的政策,主动拿出多余的土地交给群众。1952年,李方合被平原省人民政府誉为“开明士绅”。同年11月25日,平原省人民政府委任李方合为成武县人民政府委员。

1961年,李方合因病去世。但他重视教育的精神,数十年间一直影响着当地群众。至今李村、史楼、大碾集、盛海等村群众重视教育蔚然成风,很多学子走出农村,成为国家栋梁。隋启良

新闻推荐

父子五进士 从成武县博物馆祝惟岳塑像谈起

祝惟岳塑像在成武县博物馆人文展厅,每当游客看到祝惟岳塑像及父子五进士的介绍时,无不肃然起敬。一门连出五进士,这在封建时...

成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武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