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成武人——侯览

菏泽日报 2021-09-01 07:07 大字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在海内外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该书中,作者罗贯中认为东汉分裂为三国的缘由,是因为桓帝、灵帝宠信宦官、禁锢善类而导致的。特别是汉灵帝的时候,朝中出现了十个把持朝政的宦官,被人称为“十常侍”。其中,就有一个成武人——侯览。

发迹之路

侯览的家乡是东汉山阳防东县,其旧址在今成武县白浮图镇防城村东里许。防城村在春秋时期是鲁国的重镇之一,也是鲁国的西大门,因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乱,东汉时已废弃,所以当时就在防城东里许重建了一个县,因在防城东,故名防东县。侯览就出生在这里。

桓帝初年,侯览因有一定文化,加上家庭贫困,就自请当了一名宦官,因他口才很好,平时又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所以被皇帝视为心腹。他的快速提升得益于一个历史事件,这就是梁冀事件。梁冀是桓帝时期的大将军,他的妹妹梁太后在汉顺帝死后临朝听政,后来,梁冀又把持朝政二十多年,被人称为“跋扈将军”。桓帝早就对他不满,但没有办法。当时,北方的鲜卑族又多次侵犯边境,朝廷没有军费,侯览就交了五千匹细绢,被赐爵“关内侯”。后来,桓帝在宦官的支持下,翦除了梁冀及其势力,在这个巨大的政治事件中,侯览也参与了行动,事后,他被进封“关内侯”。

望门投止

望门投止是一个成语。清末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被抓后写过一句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实际上,望门投止这个成语虽然来自张俭,但根由却来自侯览。

侯览成为“十常侍”后,日益膨胀,他的家人借着侯览的权势横行不法,民怨沸腾。他的弟弟侯参在益州当刺史,见到当地的民众谁家富裕,就污蔑其谋反,史载“皆诛灭之,没财物,前后累亿计”。后被人上奏朝廷,迫于压力,侯参自杀。侯览因此被免官,不久又复官。建宁二年,侯览的母亲去世,他还家后不知收敛,建造高楼池苑,占用百姓田宅,被督邮张俭奏报朝廷,但奏书被侯览截留。在这种情况下,张俭就拆毁了侯览修建的冢宅,没收了他的资财。侯览于是借机上书皇帝,诬告张俭等二十四人为部党,意欲造反。张俭闻讯逃跑。在逃亡路上,因张俭的名声大,大家都愿意冒险收留保护他,但也给自己惹来了灾祸,凡是收留过他的人家,被查出处死的有十多家,连带他们的宗亲都被处死,郡县都为之残破。史载:“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这就是“望门投止”成语的由来。

侯览结局

在《三国演义》中,侯览在第三回中的出现是这样描写的:“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此后,就没有了他的名字,从之后袁绍的士兵对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的情况看,应该是死于此时。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据史书记载,建宁二年十一月,侯览成为了长乐太仆,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长乐太仆是长乐宫中的官职,长乐宫是当时太后的寝宫,在此宫中,设有太仆、卫尉、少府等官职,分别负责宫中的日常出行事务、保卫、财务保障等工作。长乐太仆与长乐卫尉、长乐少府,总名太后三卿。在做了三年多的太仆后,在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五月,有司奏侯览专权骄奢,皇帝下令收回其印绶,侯览感到大事不好,于是自杀了。这是侯览真实的结局。

1992年冬,在今防城村北里许、今318省道南,村民取土时发现一汉代石匣墓群,出土有铜镜、五铢钱、汉画像砖等文物,疑似侯览家族墓地。

张长国 张鲁学

新闻推荐

成武县:多措并举帮企业招工

本报讯(记者王振宇)近期,成武县孙寺镇顺金木制品厂劳务人员短缺,影响企业生产进度,无奈之下,企业向“吹哨”平台进行了“吹哨”...

成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