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五进士 从成武县博物馆祝惟岳塑像谈起
祝惟岳塑像
在成武县博物馆人文展厅,每当游客看到祝惟岳塑像及父子五进士的介绍时,无不肃然起敬。一门连出五进士,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罕见的,甚至于一州一府都是破天荒的。
祝惟岳(公元965年- 1017年),字同甫,成武人。北宋咸平年间(公元998年-1003年)进士。祝惟岳任陵州司理参军时,明察秋毫,敢于仗义执言。在审核官仓盗案时,因发现疑点和破绽,避免了一起重大冤案发生;祝惟岳任秦州观察推官时,沉稳机智,多谋善断。协助州官曹玮,将来犯之敌——吐蕃王朝赞普后裔唃厮啰痛歼;因破敌有功,升任大理寺丞。由于清正廉明,执法严谨、政绩显著,颇受宰相王旦赏识。正当宋真宗委以重任之时,祝惟岳不幸英年早逝。朝廷封赠为银青荣禄大夫、户部尚书。去世后归葬故里,墓地在成武县伯乐集镇白店村西北500米处,墓前立有圆雕螭首龟趺神道碑,碑文记述了其生平事迹。
祝惟岳长子祝谏,任屯田员外郎;次子祝诰,任蔡州舆令;三子祝许,任并州军事推官;四子祝懿,任太常少卿。因其四子皆中进士,人称父子五进士。
宋代的科举,大致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忠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随后进行殿试。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实施了糊名和誊录制度。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笔迹。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无法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
正是在糊名和誊录制度之下,祝惟岳父子皆中进士,可见宋代科举制度的严密性和公平公正性,以至于考试封卷沿袭至今。文/图 通讯员 隋启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啸)4月28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伦到成武县部分乡镇村庄,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千亿斤粮食...
成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