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的由来 从成武县博物馆许黄墓志铭、张寿墓碑谈起
许黄墓志铭
张茂墓志铭
许顼墓志铭
在成武县博物馆金石展厅,唐·天宝九年(750年)的许黄墓志铭,方柱歇山顶式,四面环刻铭文,这种形制成为全国制式唯一的墓志铭。馆藏最早的是许顼墓志铭,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其次是王君墓志铭,为唐开元十年(722年);第三是张茂墓志铭,为唐开元二十年(732年)。这四块墓铭制式不一,体型皆不大,有就地取材之意。在宋代,董公墓志铭为宋绍圣四年(1097年),制式为长方形,体型较大。而到了明代,制式统一,全为正方形,并且越来越高档,越来越考究。
追溯墓志铭的来历,源于“一墓碑、一名人、一通碑”。
一墓碑,要从成武县博物馆另一馆藏珍品张寿墓碑谈起。张寿(89-168年),字仲吾,东汉成武人,任竹邑侯国相,逝后葬于文亭山北。张寿墓碑,又名张仲吾碑,是菏泽市发现最早的汉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立。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欧阳修见到此碑时尚完好无损,并为该碑作跋,称该碑为蔡邕所书,并收入其编写的《集古录》中。南宋金石学家洪适《隶释》录碑全文,碑凡五百四十二字。明代该碑仅存上段十六行,每行十四字。后被凿为碑趺,中间凿去四十字,又因自然剥蚀毁损三十字,现可识读者一百五十四字。该碑隶书,笔笔如铸,撇捺波挑,雄迈静穆,变化多端。细微之间,横生妙趣,故显遒古雄奇之姿。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方朔、邓石如、朱彝尊、牛运震、翁方纲等均考证过此碑,并作评题跋。清隶书宗师邓石如三十岁得此碑帖,终生临摹,妙得其趣。公元1929年,上海扫叶山房《四体大字典》曾选用其中部分字做范字。1979年,山东省公布重要历史石刻,全市三块,成武占了两块,即张寿墓碑和孔子庙堂碑。由此可见,张寿墓碑的书法造诣之精深。
一名人,即撰写张寿墓碑碑文者蔡邕(133-192),河南杞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领衔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35岁时,受邀撰写张寿碑文,彼时已声名鹊起,追慕者颇众。
一通碑即“熹平石经”。西汉末年,刘歆借王莽的政治势力,把《古文尚书》《古文春秋左氏传》和《周礼》立于学官。王莽依据这些经典进行政治改革,最终自立为皇帝。东汉光武帝刘秀恢复了汉朝的统治,重新废去古文经而提倡今文经。此后今古两经时常相争,东汉熹平四年(175年),蔡邕与其他一些官员奏求汉灵帝正定六经文字,汉灵帝接受了蔡邕的建议。这是儒家经典的第一次刻石,历史上称为“熹平石经”。熹平刻石始于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183年)止,历时八年,共刻儒家经典七部,共计20万字,刻写在46块石碑上。经文顺序是碑碑相接,各碑正面之文相连,背面之文相接,起自正面首碑,终于背面末碑。每碑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12厘米。每字约2.5平方厘米,采用当时最通行的隶书字体,系蔡邕用红笔一字字写在石碑上,石匠逐一雕刻而成。46块石碑立于洛阳太学之东,列成U形。“熹平石经”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正是有了轰动效应的熹平石经,东汉末年刻碑立石成为一种时尚风气。尤其为逝去亲人立碑,成了时髦和必须。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人人活命尚且艰难,为给亲人立碑,足以让中等人家倾家荡产。为此,曹操严令禁碑,魏晋两代亦因循此令。然而世人追念亡者之情仍望有所寄托,于是产生了将地表刻石埋入墓中的墓志铭形式。
墓志铭的前一部分是“志”,即简述死者生平;后一部分是“铭”,即用韵语概括前一部分内容,并加以褒扬和悼念之意。以后也发展为仅有志没有铭的,但仍通称墓志铭。墓志铭又称“埋铭”“圹铭”“圹志”“葬志”等,由这些称谓也可看出它确实是埋在地下的。北魏时期禁碑令废除后,此风仍不改,从而造成墓碑矗于地上而墓志藏于地下的格局。墓志铭大行于隋唐时期,以唐代最为繁盛,出土的数量远胜北朝。宋元以后,墓志铭数量锐减。近代以来,西式葬法逐渐推行,碑墓合一之制日盛,墓志铭之作渐衰。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丧葬改革,丧事从简,并推行火葬,墓志铭失去了物质载体,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隋启良
新闻推荐
菏泽市前三季度签约过亿元市外投资项目357个 其中“231”产业签约项目344个
本报讯(记者张啸)10月24日,山东省举行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菏泽分会场设在牡丹区菏泽石炭纪纳米材料绿色产业园开工现场...
成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