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松在涧 王禹偁在成武的宦途岁月
王禹偁雕像及宋代成武县衙遗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说他:“顾我文章不足论,名姓已光青史上”;苏轼说:“愿为执鞭而不可得”。这个让欧阳修和苏轼夸赞的人就是宋代济州钜野人(今巨野县)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名臣、白体诗人、散文家,因曾被贬黄州,又被人称为“王黄州”。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他是北宋第一位载入文学史的诗人和文学家。而成武县,作为王禹偁宦海生涯的起点,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禹偁九岁能文,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的科举考试中,王禹偁以省试第一名的身份获得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资格,在殿试中,中乙科进士。这年七月,被派到了和其家乡相邻的成武县担任了九品的主簿职务,主簿主要是协助知县处理政务。在成武县,初涉宦海的王禹偁感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这从他的《官成武主簿作五首》诗中就可以看出来。“释褐来成武,始知为政难。每签逃户状,羞作字人官。……宦情销已矣,时梦钓鱼滩。”本想有一番作为的王禹偁,到任后面对的则是县内民生的凋敝和穷困,以及不少家庭举家逃难的现实,这让他感到非常无奈,在诗中,他还描写了自己“惠民无政术,尸禄竟如何”的自责心理以及“位卑松在涧,俸薄叶经霜”的生活窘迫。
于是,王禹偁把自己封闭起来,除了吃早饭,十多天不与人说话。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王禹偁在逆境中成长,他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县令崔惟宁处理政事。据《城武县志》载:“(王禹偁)初莅事,察一二舞文吏挞而去之。自是,人莫敢犯,夙弊顿革。”在革除旧弊的同时,王禹偁在成武还“兴学校,劝农桑,平赋役,恤困穷,民有争讼,恳切晓谕。”使成武县“政平人和,刑清讼简,境内以治。”而王禹偁也对此作了记述,在《答丁谓书》中说:“吾为主簿一年,奔走事县令。”《单州成武县主簿厅记》说:“到任之明年,属岁丰政简。”这充分证明了他出色的为政能力和治政才华。
最重要的是,王禹偁在成武县留下了两篇有名的文章,一篇是《单州成武县主簿厅记》。在这篇文章里,王禹偁对主簿的位卑而责重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说明,强调虽然主簿“为卑冗之魁者”,但“士君子学古入官,不以位之高下、身之贵贱,在行乎道、利乎民而已矣。”表达了他自己做官的目的,就是“行乎道、利乎民”,王禹偁把这篇文章写在了主簿厅的墙上,同时告诫后来者,不能因为主簿官小就自暴自弃,而“自败其道”。文中还对主簿的个人品质作了要求,平时要“公于心而执乎道”,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做官的价值。这样,不以自己的官小而感到没有大的用处,而要时刻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从而积极工作,作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事。能够做到这样,也就不会感到自己的卑小了,自己的忙碌也就有了更大的意义, “又何卑冗之有呢?”给人以振奋自信之感。同时,它也显示了王禹偁非常老道的文章功力,因而被当时的人们广泛传抄。
另一篇文章就是《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四月,泰山民众请宋太宗赵光义封禅泰山,于是宋太宗下诏于当年十一月行封禅,并修自京师抵泰山的道路。而成武县是从京师汴梁到泰山的必经之路,于是,成武县大兴土木,开始为皇帝封禅修建泰山行宫。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当时的风俗和礼仪,王禹偁在泰山行宫主殿上梁时,写下了《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这篇文章采用骈体的写作方式,整篇文章对偶完整,叙事清楚,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骈体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宽广的知识面。
在离开成武十三年以后,王禹偁还向进士丁谓提起自己在成武县的任职经历,可见在成武的经历让王禹偁记忆犹深。从成武县起步,王禹偁开始了他长达十八年的宦海沉浮。
宋咸平四年(1001年)五月十七日,王禹偁在蕲州刺史任上病逝。真宗闻讣甚嗟悼之,厚葬王禹偁于巨野龙泉寺东酒庄(今属嘉祥县),立墓碑,建乌头门,旌表天下。同年进士戚纶在哀悼他的文章中说“事上不回邪,居下不谄佞,见善若已有,疾恶过仇雠。”世以为知言。
成武县是王禹偁官场生涯的第一站,可以说,这里的一切给以后王禹偁积极用世的为政思想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为他以后成为一代名臣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成为他一生不可磨灭的印记。而这位大文学家的到来,也给成武县的千年历史上留下了心香一瓣。文/图 张长国
新闻推荐
8月11日至12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陇南境内G8513成武高速下行线平洛隧道入口、G75兰海高速武罐段上行线琵琶隧道出口泥石流...
成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