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鲟鱼带起一个养殖专业村 年产鲟鱼50余万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农村大众报 2020-07-07 14:35 大字

范昌爽在介绍他养殖的鲟鱼。“游”回乡村4年,范昌爽这条“鲟鱼”自己都没想到可以为乡村带来一场大变革。6月26日,记者在成武县党集镇张石店村见到了范昌爽,他正和来自郓城县的“合伙人”刘栋杰商量产业融合的事。

“我在大学学的水产养殖专业,后来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实习期间学习了鲟鱼繁育技术。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想回家把自己所学好好利用。”范昌爽是土生土长的张石店村人,2016年,他带着技术返乡创业。

范昌爽介绍,当时他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在庄稼地里搞起了南方鲟鱼养殖。

为了让南方鲟鱼安全过冬,他设计了小池恒温水养殖模式。“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鲟鱼安全过冬,还可以让其冬季生长,在销售上打个时间差。”范昌爽说。第二年,范昌爽的鲟鱼在家乡喜获丰收。张石店村村支书平雨臣告诉记者,很快,村里就把范昌爽的鲟鱼养殖作为主打产业,进行推广。

2017年,张石店村村委牵头,范昌爽作为发起人,成立了张石店村渔良专业养殖合作社,无偿向合作社成员传授鲟鱼养殖技术,提供销售渠道。

4年间,张石店村以范昌爽最初的20亩鲟鱼基地为起点,发展鲟鱼养殖产业园100余亩,年产鲟鱼50余万尾,成为远近闻名的鲟鱼养殖专业村。以郭存法、李荣茂、孔成鑫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纷纷加入到了鲟鱼产业发展的链条里。

今年27岁的郭存法,在外闯荡多年。两年前,听人说起家乡的产业发展,他激动得两天没睡好觉,“家乡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我必须回去。”郭存法说。

瞒着家人,郭存法卖了成武县城一套房子,拿着30多万元回到村里,开始创业。和别人不一样,郭存法不搞鲟鱼养殖,而是把产业延伸到了上游——鲟鱼育苗。去年一年时间,郭存法发展了30亩鲟鱼育苗棚,年育苗量可达40万尾,是张石店村第一个鲟鱼优良品种繁育基地。

也有人觉得下游市场前景好,村民孔成鑫就是其中一个。2018年,他联合村里其他两位年轻人成立农业开发公司,围绕鲟鱼养殖发展深加工。“鲟鱼全身除体表骨板外,其它部分都可食用,营养价值极高。尤其是鲟鱼卵加工而成的鱼籽酱,更是欧美市场的奢侈消费品,享有‘黑色黄金’的美称。”孔成鑫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多个鲟鱼深加工产品,通过电商渠道,去年一年销售额达到30万元。

4年时间,张石店村的鲟鱼产业“根深叶茂”,这让村支书平雨臣很意外。作为一名眼界宽广的村干部,对于张石店村鲟鱼产业发展,他有自己的看法。“目前在整个菏泽市,鲟鱼专业村就张石店独一家,我们想把这个产业做大,仅仅靠一个村还远远不够,需要集合周边村的资源。”平雨臣告诉记者。

在渔良专业养殖合作社的带动下,张石店村联合周边10个行政村先后建立了10处鲟鱼养殖点,发展“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目前已有62户农民靠着鲟鱼“游”出了一条小康路。

新闻推荐

箱养黄粉虫 增收有保障

“别小看这黄粉虫,它浑身是宝,幼虫每斤4块多钱,通过箱养繁育成虫每斤30多块钱,虫壳每斤10块钱左右,虫粪是养殖猪牛羊鸡的好饲...

成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