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社会加温情 让人间充满爱 记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吴波

菏泽日报 2020-03-16 09:27 大字

爱笑,温暖热情;对数字、姓名极为敏感。

爱关注小街巷尾、犄角旮旯,常奔波于废弃建筑、桥底涵洞。

无论风雨交加,亦或隆冬深夜,哪里有流浪乞讨人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参与救助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吴波,对于他所热爱的民政工作,处处体现着一份执着。

“活地图”有股钻研劲

“定点医院有28人,社会福利院76人,荣军医院24人……”吴波口中的这些人,至今都未能找到家。

“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给他们尽快找到家。”为此,吴波一有时间就往这几个地方跑。可他们大多不能正常交流,吴波就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然后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常常是“笔和本子不离手,见人就问家在哪”。

因为他相信:没有做不到,只有不用心。“他的脑子就像个活地图,山东、河南的救助站在什么位置,站长是谁,他都一清二楚。讲话口音、脸型,甚至吃饭姿势都能成为他判断的依据。”同事李群雷说,“他的扎实基本功,我们谁都赶不上。”

24年前走失的精神病患者,吴波和同事们一起,依靠方言、肢体语言等因素,只用了4天就为其找到了家。“从细节上,尽最大可能缩小范围,才能一步步为他们找到家。”吴波总结道。

对任何一位救助对象,他始终秉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之前,我们救助了一名女性流浪人员,她疑似患有精神障碍。值班人员在为其洗澡换衣时,发现该女子肚子异常大。”吴波回忆,他便立即驱车将她送往医院,经诊断,该女子怀孕六个月,胎死腹中,必须尽快手术。

此时她的身份尚未查明,手术没有家属签字。救命要紧!吴波当即对医生说:“她的手术承诺书,我来签。”而这样的签字,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12年间,市救助站共救助流浪人员23000多人次,经常遇到疑似精神病流浪人员,其中不乏有暴力者,而且都是突发性的。

“在救助他们的过程中,我也曾多次受伤,身上留下多处伤痕,但能救助他们,让他们有地方医治,有地方吃、住,最后能送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感觉一切都值了。”吴波说。

探索实践“指尖上的救助”

为流浪乞讨人员寻家,是工作,更成为了一种习惯。

微信普及,吴波便思考打造“指尖上的救助”,将寻亲信息、救助政策、求助电话等内容在朋友圈发布。2016年3月5日,他尝试在朋友圈发了一则被救助的78岁痴呆老人寻家信息。信息经过微信好友不断转发,短时间内即收到不少信息反馈。

“朋友圈有局限,而交流群涉及面更广。”在他的组织和呼吁下,建立了194个市712个县参与的全国救助站站长交流群和覆盖2041个县级负责人参与的全国救助工作交流群。

群内非常活跃,仅2019年,通过交流群寻亲成功的就超过400例。

救助、寻亲、护送返乡……12年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有接送传染病人、危重病人穿梭于医院和代养机构之间的恐惧;也有辛苦询问出地址送回家,却被亲属关在门外的失落;还有将离家出走20余年受助对象护送返乡时,合家团圆时的感动……

“感染”身边的人

12年,他没休过一次假。一年365天,救助工作占据了他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妻子也曾抱怨:“你多陪陪家人咋就那么难?”

吴波很是愧疚,但很快,他想出了“两全其美”的法子:“既然我没时间去陪你们,你们就过来陪我吧。”

妻子拗不过他,带着孩子来救助站,没曾想,却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当起了编外工作人员。她说:“救助别人,也快乐自己。”

成武县李某因贩毒被南通警方逮捕,其非婚生儿子小冉被吴波从南通带回菏泽安置。小冉因为家庭原因心灵很受伤,是吴波妻子给了小冉妈妈般的温暖,是吴波儿子的陪伴让小冉感受到了珍贵的友谊。

两个孩子一起吃饭、玩耍、读书、逛商场、去公园……小冉的心扉逐渐敞开了……

“救助站是流浪者生命的最后一条保障线,他们最需要我们的关爱。”吴波说,不仅救助站的同事,他也要求身边的人把流浪者当作亲人。

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都积极参与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关心关爱流浪未成年人等公益活动中来。

记者付凤臣

新闻推荐

山东利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李心平,债权转让通知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

序号12345678债务人成武县鑫盛源食品有限公司成武县农丰棉业有限公司山东利斯特胶带有限公司山东成武通达气体有限公司成...

成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