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菏泽市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讲述人:苏本栋,菏泽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 整理:牛腾,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菏泽文化底蕴深厚,戏曲、曲艺、音乐等都在历史上有过辉煌时期。
“文革”时期,八大样板戏一花独放,其他艺术种类销声匿迹,菏泽的文化并不繁荣。改革开放之后,菏泽文艺界比较敏感,推出的第一个戏剧作品是两夹弦 《相女婿》,我参与了音乐创作。作品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得编导二等奖和表演三等奖。
1981年,由我作曲的山东琴书《大林还家》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后菏泽农村的变化。作品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优秀曲艺节目观摩演出,获得作词、作曲、表演三个一等奖,在全国引起轰动。
从样板戏一花独放到文艺界百花齐放,菏泽艺术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发展。
上世纪80年代,菏泽经常举办各种作品展览,每年都举办一次戏剧、曲艺或音乐舞蹈大型调演或汇演,各县区及部分乡镇也利用节假日及农闲季节,广泛开展规模不等的群众文艺汇演或民间艺术调演。
上世纪90年代,菏泽经常在重大节庆和纪念日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展览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各县区还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成武民间艺术节、单县楹联大赛等,都开展得颇具特色。
进入新世纪,全市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更是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非遗”保护令人瞩目
2001年撤地设市后,市级组建了菏泽市戏剧院,下辖豫剧和枣梆两个剧团。
2012年,全面启动并圆满完成了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市级在原戏剧院的基础上,组建了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下辖山东梆子、枣梆两个剧团和大弦子戏保护中心;县级,除鄄城外,均组建了地方戏保护传承中心。市及牡丹区还先后设立了菏泽市艺术研究所和牡丹区艺术研究所。
2017年1月,山东省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示范区在菏泽设立。
菏泽市是山东省著名的“非遗”大市。自2005年全面启动普查、申报工作以来,菏泽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鲁西南鼓吹乐大赛、菏泽戏曲节等“非遗”活动深受群众欢迎。枣梆、山东梆子、大弦子戏、坠子书等众多优秀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走出菏泽、走出山东、走出国门,多次赴瑞士、法国等国家或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增强了菏泽市 “非遗”的影响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姜培军)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昨日获悉,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公布2018年度齐鲁首席技师名单,菏泽...
成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