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民何旭从无技术、无资金起步,自学成才,不仅自家致了富,还带领乡亲发展养殖业当起“土专家” 成为“领头羊”

南充日报 2018-01-08 08:53 大字

●吴雍

1月4日清晨,冷风夹着小雨扑面,异常寒冷。在顺庆区李家镇檬子沟村村民何旭的新羊舍里,沼气炉上跳动的蓝色火苗散发出热量,何旭正用奶瓶给小羊羔喂奶。

2013年,无技术、无资金的何旭,在村党支部书记岳成武的鼓励下,搞起了山羊养殖。买羊崽、跑市场、学技术,通过4年的发展,何旭将最初的10只小羊羔,发展到了如今的大小山羊300余只。同时,他还不忘帮扶当地贫困户,成为了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自学成才 农民变“专家”

2010年,何旭的妻子突然身患重病。为了给妻子治病,不仅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还举债数万元。家里有老母亲需要赡养,还要供两个子女上学……举步维艰的生活,让身无所长的何旭深感吃不消。

虽身处困境,但何旭没有轻言放弃。他就如何摆脱窘迫的生活动起了脑筋:养猪成本太高,养牛见效太慢,养鸡鸭效果不明显……

2013年5月,正在何旭一筹莫展时,岳成武为他指了一条成本低、见效快的路子:养羊。说干就干,何旭在干农活的同时,抽时间去市区的农贸批发市场了解信息。最终,何旭在自家的院子里修起了羊圈,用家中仅有的钱购买了10只黄山羊羔,开始了他的羊倌生涯。

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和技术,刚开始养殖时,10只小羊羔先后病死了3只,这对原本信心十足的何旭来说,无疑“当头一棒”,也让他意识到了学技术的重要性。

“镇上有专门的农技员,你可以去向他们请教。”岳成武在了解何旭的情况后,又给他支招。

来到镇里的畜牧站后,在农技员的介绍下,何旭从网上购买了《高效养羊技术》《科学养羊指南》等书籍,不断学习“充电”。同时,三天两头往镇里的畜牧站、城里的农牧业局跑,就各种养殖问题请教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的努力学习与专家的细心指导下,何旭慢慢掌握了山羊养殖常见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与此同时,当地村民总爱跑到何旭家里去,问养羊的市场情况、效益等,还有些村民慕名前来咨询养羊技术,何旭渐渐成了村民眼中的“专家”。

成立合作社 扩大养殖规模

随着山羊养殖数量的增加,无专门的羊舍,无科学、环保的养殖管理办法等问题接踵而来,成了何旭创业道路上的“拦路虎”。

“你可以考虑扩大规模,做标准化养殖,如果资金有困难,可以申请政府的资金补助。”2016年10月,李家镇镇长刘大斌了解到何旭养殖遇到的困难后说。在交谈中,刘大斌发现何旭有着强烈致富欲望,只是产业发展资金上出现了缺口。刘大斌告诉何旭,政府在山羊养殖的基地建设上有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他可以申请补助,修建标准化养殖基地。

“当时听到国家有补助政策,我高兴得一夜都没睡好觉,第二天一早就赶到镇上了解情况。”何旭说。2017年初,25万元基地建设补助资金得到批复。

2017年上半年,何旭一边扩大养殖规模,新购了出栏更快、更易饲养的波尔山羊;一边找来有致富愿望的同村村民,共同出资成立了山羊养殖合作社,在房后的山坡上修建了一个800余平方米的羊舍。整个羊舍搭建在一个梯形的地基上,梯形的地基让羊舍比地面高出了一米,这样便可以将羊的尿液与粪便收集到羊舍不远处的沼气池中。

“去年冬至节前,刚出栏了100多只,挣了近8万元。”何旭高兴地说,根据他的规划,2018年还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将合作社的山羊数量扩大到400只,合作社的年收入预计将超20万元。

何旭说,最初养羊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理解。为了回报村民,他在村干部的支持下准备推出“寄养”模式。只要当地贫困户有养羊意向,何旭就赠送一只母羊供其饲养。村民负责管理和喂养,配种、防疫等全由何旭负责。母羊产仔后,何旭便回收2只小羊作为成本,后续产的小羊和原来的母羊均归村民所有。“如果没有村民们的支持,我哪能有如今的成绩,所以我有义务帮助贫困户。”何旭说。

新闻推荐

八旬老人连续六年为孩子捐款 本报新年新衣活动期待市民持续关注

▲张刚大篷车公益艺术团兵妈妈分团的演员王纯桦(左)和侯伟为孩子们送来12件羽绒服。本报张刚大篷车新年新衣活动启动之后,受到了社区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短短半月时间,新年新衣共收到爱心捐款近...

成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