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国海外人才回流的现状与政策建议

淄博晚报 2017-12-03 11:22 大字

☆朱敏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对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创新能力的限制,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的技术进步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随着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海外人才回流现象开始大量出现,他们对推动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加速东道国和国际经济接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由于跨国公司雇佣本土人才“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海外回流人才在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间的流动成为FDI技术溢出的重要方式。虽然我国的高层次人才流失状况严重,但近些年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加上国内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我们在人才回流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海外人才回流

发展过程与现状

要了解分析我国智力回流总体变化的过程,从而研究我国智力回流问题,就首先要了解我国的留学简史。1872年,近代中国有了第一批留学的洋学生,到21世纪初,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出国求学深造。出国留学已经成为我们身边一个常见的现象,国内学者对这130年的留学发展历史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比较公认的是五代划分法。

1872年到1900年之间的留学生是我国第一批留学生。主要是留美幼童及最早的海军留欧学生。他们发起了洋务运动,并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中国推翻封建主义,推动了社会发展。他们其中还产生和早就了我国最早的一批领袖及民国的第一个总理。

大致在1900-1927年间我国有了第二代留学生,其中有大批留日学生、庚款生、早期的留苏学生和留法勤工俭学生。这批留学大潮先后培养出一系列革命家,直接带领人民推翻了封建王朝。他们经过历史证明,是改变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及中华民族命运的一代人。

1927-1949年间赴欧、美的留学生是第三代留学生。中国留学教育在这一时期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较大比例的留学生能够获得高学位。他们中,除了中央及地方政府派遣的官费留学生,也有很多自费生及清华继续选派的庚款生。原高教部统计结果显示,滞留在各国的我国留学生及学者截止到1950年已有5000多人。在1949-1954年间,有1424人回到国内,随着时间推移,到上世纪50年代末时,回国人数已经增到2500名,他们在开拓和发展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及国防事业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四代留学生在新中国建设时期1949-1965年间,他们主要在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学,基本属于国家派遣,留学学成回国,并要无条件的服从分配。在1950-1952年间,我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签订交换留学生的协议,并陆续贯彻执行。教育部统计显示,1950-1963年间我国共向苏联和东欧各国派遣留学生9594人。这一代留学生发挥了新中国经济技术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带领我国人民把科教文卫事业翻到新篇章。

第五代留学生,也是我国最后一代留学生,留学时间是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人数超过了前四次浪潮的总和。这次是全方位的留学,与前四次留学浪潮不同,除了学科方面变成全方位,留学国家也遍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很多都选择回国发展,把学到的知识和自身拥有的能量发挥到新经济的建设中来,成为我国进行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的中心力量,有效提升了我国科技研发水平、高新产业质量,推动了新经济和社会进步。第五代留学生中,自费学生占到绝大多数,比例超过九成。由教育部统计结果可知,2010年度,中国约有总数28.47万人出国,有13.48万人留学学成回国,与2009年相比,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增加了5.54万人,学成回国人数增加了2.65万人。出国留学人数及留学回国的人数均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统计,从1978年至2009年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的人才总数达到49.74万人,智力回流的规模逐年扩大。教育、科研领域中,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高等学校校长、中科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分别占到77%、84%、62%;商业领域中,全国目前已经建成150余家各级各类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有超过8000家的企业已经入园,超过两万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业发展。一方面,海归企业大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能跟踪国际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较大的推动作用,为其注入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促进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接受了国外的优秀高等教育,拥有大量新鲜的知识和先进理念,并拥有一定的技术领域内的实践工作经验,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并且掌握了关键的专业技术,熟悉FDI企业的经营战略及企业文化,能有力推动跨国公司本土化。目前,几乎所有的在华跨国公司内都有一定的海归精英,他们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加速了中国和国际接轨的脚步。

目前,我国渐渐把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并出台了一系列计划政策,《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青年千人计划”、“千人计划”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已初见成效。但是现在也存在一部分问题,如人才外流情势依然严峻,滞留海外现象严重;另外,由于后续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我国在成功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后对其安排不到位,广泛存在海待现象。海归创业融资难和海归子女就学问题、海归回国的身份问题等等也阻碍着海归人才成功发挥其技术外溢效应。

促进海外人才回流

的政策建议

研究海外人才回流及其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不能脱离我国改革开放的特殊经济事实与社会变迁,也不能脱离外资政策与人才政策的变化,更不能脱离各时代经济转轨的客观事实。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海外人才回流方面的积极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项建议以更好地吸引高层次海外人才回流,为中国经济增长由传统的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由人才和创新驱动提供新思路。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海外回流人才的相对工资

国家GDP、科研经费和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变动情况对海外人才回流有较大的影响力,它们之间存在很密切的相关性。所谓“筑巢引凤”,国家GDP提高,综合国力增强,自然会加大对科研投入的力度,着力对高校在校生进行培养,所以后两者的变动情况受国家GDP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科研经费方面,特别需要国家加大投入的力度。另外,要不断提升留学人才的相对工资,虽然现阶段由于国家能力所限,给出的待遇可能不如发达国家那么优厚,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逐步拉大与国内一般水平的差距,使其具有相对优势。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创新能力的海外人才进入国内发展。如60年代中期,韩国人均月工资很低,其对海外回归人员进行了升薪制度,由每月50美元提高到每月250至400美元。又如泰国,政府对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且曾有两年以上国外工作经验的回国人才,给予约78万美元的生活学习补助费用。优厚的薪资待遇极大提升了海外人才回归的积极性和踊跃性。

2、加强海内外的信息交流

我国应该积极建立海外留学生档案,并建立机构采取措施与他们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发展情况和动向。定期征询他们的回国意愿并整合国内的人才缺口状况和单位职位,供他们参考。另外,国内的机构还要与国内企业保持互动,了解他们的征用人才计划和对留学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国内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和成长空间对海外人才进行有专业针对性的详细介绍。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这点上做得很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比如台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美国和日本等地设立专门的办事处对海外学子进行资料收集,根据其专业特点编印了《硕士以上人才通报》,定期把打算回去发展的留学人才职业诉求、基本情况和待遇要求等分类汇编,分发给岛内有相关人才需求的企业,建立人才供需之间有效的桥梁,有效促进留学人才的回归。我国在这方面也作了相关工作,但是工作不够深化,缺少对留学人才资料的搜集和存储,没有建立长期联系和沟通机制。我国建立的留学人才工作站主要职能是对回国留学人员资料进行整理,对海外学子回国工作的引导作用并不明显。

3、全面贯彻和细化人才回流政策

由于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强大需求,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来吸引海外人才回流。不管是从200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千人计划,还是2010年底实施的1000青年人才计划,都对具有博士以上国外学位及有一定海外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回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该项政策还存在很多明显不足:一是因为海外人才回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很多相关部门对该项政策在一些方面不能达成共识,任何一个具体部门在出现问题时难以进行协调;二是政策用语不准确,政出多门,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因此,随着人才回流工作的进行,我们应该着力将有关政策细化,具体化,准确化,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一个高层协调机制,超越单一部门能兼顾各方利益,利于人才政策的有效实施。

4、增加学术交流,吸引人才回国

留学人才更愿意留在国外有很多原因,其中很大一方面来源于环境的优越。我们虽然在努力改善国内环境,但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在不能完全让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柔性的吸引人才措施,比如灵活的学术交流政策,主动邀请海外留学的人才回国举办研讨会、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让留学生回国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等都是不错的交流方式。另外,还可以建立人才之间的交换机制,让更多签约国内的学生走出国门,与海外留学生取得联系,进行国外的学习。在国外任职的海外人才也可以在国内高校或是科研机构担任一定的职务,每年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也能达到技术向国内外溢的目的。这种海外人才短期回国合作项目不仅能达到高层次人才利用所学服务国内的目的,也便于他们增加对国内环境的熟悉和了解,来去自由,也增加了他们和国内工作单位双向选择的机会。

5、妥善运用乡土感情,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改善工作软环境

自古以来,“根”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故土对我们一生都有深厚的影响。海外人才在国外虽然能有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但也有很多海外人员在国外公司遭遇到透明天花板,工作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遇到难以逾越的瓶颈。很多留学人才在国外没有归属感,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留学人员的心理,妥善使用乡土感情,唤起他们的思乡情结,多举办校友会、同乡会等,促进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最重要就是工作环境,这既包括硬件设施完备,与国际接轨的高性能实验室,也包括公平宽松的国内软环境。适应了国外宽松的人际交往模式,很多海归回国后不容易迅速地融入国内的工作氛围,产生文化陌生感。人际关系的复杂不是硬件科研条件的改善就能中和的,本来用于科研上的精力不得不去平衡和协调人际网络,这让很多有国外工作经历的海外人才回国后产生不适应。改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软环境不是简单颁布政策条文就能解决的,我们要创造一个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宽容氛围,对科研经费的划拨和使用增加透明度,保证人员的话语权,增加政府的服务意识,及时解决归国人才的实际问题,比如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以去除归国人才的后顾之忧。

6、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促进海归人才自主创业

政府可以借鉴OECD国家一些激励企业的R&D支出税收政策,制定一定的科技税收激励制度。对高层次人才自主创业带来的技术溢出,政府可以在税收层面给以财政补偿。比如如归国人才能以原创性科技成果创办新企业,政府可以进行税收优惠,或给以融资支持。很多海归人员初次创业,难以通过个人或企业信用得到审核严格的金融机构融资贷款。资金问题是影响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归国人才自主创业需拿出自己全部资金做初期投入,影响他们回国创业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帮助归国人员筹集启动资金,改革贷款融资制度,对归国人才自主创业给以利息优惠,引导民间风险投资对归国人员创业的投入,促成归国人员的自主创业,更有利于技术的扩散。

对海外人才的引进不是强制性颁布几项政策法规,实行几项优惠政策就能立竿见影的。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根本在于我国国力的强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吸引海外人才回国的根本动力。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经济建设,改善国内硬件及软件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政策,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坚持打持久战,做好海外人才回流的工作。(本文节选自朱敏所著《海外人才回流的溢出效应研究》第四章第一节和第六章第二节之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朱敏,女,汉族,1976年生,山东成武人。经济学博士,201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FDI技术溢出、人力资本流动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5项;在《科学学研究》、《求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东岳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1部。2014年赴美国爱丁堡罗大学做访问学者。

新闻推荐

成武县国土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成国土资告字〔2017〕8号

经成武县人民政府批准,成武县国土资源局决定以网上挂牌方式出让一幅土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挂牌出让地块的基本情况和规划指标要求(见下表)二、中华人民共和...

成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