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纪念是传承英烈精神 朱程烈士之女朱庙生专访

菏泽日报 2020-10-14 08:18 大字

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也是朱程诞辰110周年。近日,我们来到朱程烈士之女朱庙生在北京大兴区的家中。年逾古稀的朱庙生,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我们将郝淑斋《悼朱程》的书法作品展示给朱庙生老人,老人非常兴奋。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伴随着她断断续续地口述,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他是坚毅的民族英雄、忠诚的共产党员,我会永远怀念他!”朱庙生说。1943年9月28日,日军集中了几十倍的兵力到鲁西南“扫荡”,朱程带领100多名战士掩护大部队转移,奋战9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朱程牺牲时,朱庙生还不满3周岁,而与父亲的最后一面,是她刚刚6个月的时候。她说,父亲牺牲时自己太小了,对父亲没有任何印象,但对父亲的思念却感怀至深。

1943年11月,母亲带着她从太行山赶到曹县参加追悼会。朱程当时是有机会突围的,关键时刻,他用鲜血表明了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他把机会留给了主力,留给了他人。战斗紧张时刻,他命令话务员突围,一定要保护好电台。这个话务员最后成功跑了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他与朱庙生一直兄妹相称,两家始终保持非常好的关系。

随着长大,她听了母亲郝淑斋讲述,听到很多人对父亲的评价和看法。在朱庙生心中,朱程有种“不为自己、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他原先在国民党的军队里,但暗中帮共产党做事,把自己的工资省下来帮共产党人安排食宿、购买武器。1937年5月,朱程在东京铁道学院学习铁路管理,眼看再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了,但看到日本全面侵华的势头越来越明显,为了抗日救亡,他毅然回国。

说起自己的名字,朱庙生感慨地说,1941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她在河南濮阳一个农村的小破庙里出生,父亲就给她起名为朱庙生。这听起来的确不像一个女孩的名字,不过母亲后来一直也没给她改名,因为这名字是父亲起的。

父亲牺牲后,组织安排她和母亲去延安。多数时候是步行,经历重重困难险阻,穿过敌占区,走了近半年才到达延安,郝淑斋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朱庙生则被送进了延安保育院,那里有很多烈士子女。解放战争时,她们跟着部队撤离延安,经山西到达河北。此后,郝淑斋一直在河北工作、生活,直至1994年4月22日去世,那天,正是朱庙生的生日。

朱庙生在河北小学毕业后,又到北京读中学。1965年,她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学的是核物理。这年暑假,她代表母亲来到曹县,将父亲的遗骨迁到了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完成母亲的心愿后,她主动去了条件艰苦的青海参与原子弹研发工作,现在那个地方叫“原子城”。上世纪70年代末回到北京,在北京医院工作,直到退休。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朱庙生老人说,中学时对物理其实也谈不上兴趣,只是听说国家要制造原子弹,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就去学了物理。父亲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和平时期的一代人,就要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献给世界和平和祖国建设。上学时,我们都真心想着成为国家最需要的人才,这不是喊喊口号,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退休后,朱庙生几乎每年都去浙江苍南县矾山镇走一走,看一看。那里是父亲的家乡,那里是自己的根。“你的额头、眼睛太像你爸爸了。”朱庙生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奶奶说的话。奶奶似乎有太多的话对她说,教她说闽南话,可是自己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也听不懂闽南话。说到这里,老人停了下来,眼睛里含满了泪花。

我们将录制的《悼朱程》一诗播放给老人听。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紧握双手。一颗热泪滚落下来,她依然静静地坐着……

我们将请朱庙生参加朱程烈士事迹展厅开厅仪式的想法说出后,老人欣然答应。老人说,赓续光荣、走向未来,年轻一代就要以老一辈的先进事迹为参照和指引,不断擦亮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灿烂一笔。通讯员 张荣昌

新闻推荐

一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高学历“夫妻档”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活力 一针一线间,“定制”创业路

□本报记者王兆锋蒋鑫本报通讯员郭登奎“这是汉服,这是凤冠霞帔,这是晚礼服……”10月2日,绵绵细雨中,在菏泽...

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