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起走过的时光

菏泽日报 2019-09-03 11:23 大字

□王明新

1975年,我结束在曹县“五七农场”两年多的知青生活,招工来到胜利油田钻井指挥部钻井队,那是黄河大坝下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苇子林中几栋孤零零的简易房。

钻井队七八十号人,只有一名女工,工人师傅都叫她“一朵花”。那个地方叫孤岛,隶属山东省垦利县,也是山东有名的“北大荒”。离钻井队不远有一片槐树林,树林中驻扎着一个军马连,我们每天上班下班都要穿过苇子林,有时候会远远地看到一两个骑在马背上的姑娘。她们放牧着军马,或悠然自得地在草地上徜徉,或一阵旋风般从草地上掠过。据说,这些姑娘大都是城市来的知青。

1977年5月,因工作需要我离开钻井队,在钻井大队当过政工干事,在钻井指挥部电影队放过电影,后来又调到胜利油田党委创办的报纸《胜利报》,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其实,不管是做知青时候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是在钻井队一天24小时三班倒,我从来也没放弃过大学梦,而且喜欢上了写作。在农场的时候,每天晚上,当别的知青都上床睡觉了,我在床头上点亮一盏马灯,每天都读书或写作到深夜。每天早晨起来,鼻子里都会擤出两根长长的灰条子。我还与别的知青一起,创办了一张油印小报《洪流》,刊登我们创作的诗歌和劳动体会。在钻井队,井架、钻机、草甸子、神仙沟、小树林、钻井汉子、放马姑娘……这些新鲜事物不断激发着我的创作灵感,我一边工作一边写诗,有时候半夜下了班躺在床上突然来了灵感,我也会摸黑抓起枕头边的纸和笔记下来。我写的诗没处发表,钻井队开会的时候我就朗诵给工人们听,没想到的是大家非常喜欢。后来,他们还专门用铁皮焊了一块黑板,让我把诗抄写在黑板上。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知道消息后书还没找全,我就匆匆进了考场。名义上我是高中毕业,其实刚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就停课了,后来停课复课,从小学到中学没正儿八经地上几天课,考试结果可想而知。虽然知道自己考得不好,但心里还是存有一丝侥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也一天天化为泡影。

1984年,为了提高企业报办报质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面向全国企业报招收了一个干部专修新闻班。经过紧张的复习,我终于忐忑地走进考场,又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学习生活结束我又回到了《胜利报》。

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在钻井队那段时间的生活,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淡忘,反而越来越清晰,并时时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于是我开始试着用小说的方式把那段生活记录下来。

大约是1986年,我写了一篇小说《香水手帕》,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在草甸子上打井的钻井队的故事。几经周折,这篇小说发表在北方一个很不出名的刊物《岁月》上,想不到的是小说被《小说选刊》选载。后来,我先后有四五十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选载,有50多篇小说被各种图书收入。

1992年之后,我的两本小说集《十二个相同的梦》和《花店》先后出版,《十二个相同的梦》获得首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提名奖,《花店》获得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我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典礼。不久,我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2005年,我从报纸的一线岗位上退下来,那一年我五十岁整,办公室也搬到了另外一栋楼上。这栋楼本来是培训通讯员用的,因为没有培训任务,常常整个一层楼里只有我一个人。就是在这里,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长篇小说《草甸子笔记》的创作,小说讲述的是一支钻井队在渤海湾畔、黄河入海口一片草甸子上打井的故事,写人与自然,写钻井汉子与放马姑娘,写他们艰苦的生活,写他们的恋爱故事,写他们的乐观精神,写他们的梦想,写他们的追求。后来,在山东省党委宣传部和山东省作协联合举办的“中国梦主题文学征文”中获得优秀奖。

新闻推荐

24名驴友遇险被困 山东汉子尹起贺救援中遇山洪不幸遇难 在危险时刻 他把安全绳留给了别人

尹起贺和许挺秀参与当天救援时的场景。尹起贺生前照片8月24日,24名驴友在广东惠州白马山溯溪遇险被困。深惠两地救援队人...

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