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征途上的加油站
□赵丹枫
抗日战争时期,鲁西南有一个家喻户晓的革命家庭,被革命同志亲切地称为“抗日之家”“革命之家”“共产主义饭店”“革命征途上的加油站”,它就是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会长刘齐滨的家。
1938年11月,日军占领曹县城,曹县县委机关迁至曹县西北刘岗,驻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会长刘齐滨的家。当时,党派来大批干部开辟鲁西南平原抗日革命根据地,许多抗日“救亡”同志云集曹西北。那时同志们日夜工作,干革命没有“工资”,生活非常艰苦。在这种情况下,刘齐滨和同志们一起工作的同时,在自己家里热情接待革命同志。不管严寒酷暑,不论白天黑夜,同志们一到刘齐滨的家,刘齐滨的爱人倪巧云就把洗脸水送过去,接着便抱柴禾生火做饭。往往是这几位同志刚搁下饭碗,还没有来得及收拾,跟着又进来几位。倪巧云就撩起衣襟擦把脸上的汗珠,又笑盈盈地给新来的同志做饭去了。这样,倪巧云经常一天做七、八顿饭。有时一次来几十位同志,遇到这种时候,刘齐滨总是跟着忙前忙后,兴致勃勃地和同志们交谈工作进展情况。饭做好了,全家人就和同志们一起吃了起来,大家边吃边交谈,有说有笑,亲如一家。有时,深夜人来了,刘齐滨就急忙起来,嘘寒问暖。一边让倪巧云起来去做饭吃,一边千方百计安排同志们的住宿。
一天,在同志们吃饱饭,各干各的工作的时候,倪巧云悄悄走到刘齐滨面前,轻声地说:“咱的粮食快吃完了,怎么办?”
“卖树!”刘齐滨毫不犹豫地说,“咱院里不是还有几棵树吗?把它卖了,不就有钱买粮食了吗?”有了办法,倪巧云感到心里轻松了许多。第二天同志们一来到,香喷喷的小米饭又端了上来。过了些时候,倪巧云又愁眉不展地来到刘齐滨面前:“粮食又快吃完了,你看咋办啊?”
“你就不会向亲友去借一点?”刘齐滨说。
“借过了,要不借粮能撑这么长时间吗?”倪巧云回答说。
刘齐滨作难了。是啊,时逢日寇横行,谁家生活不困难呢!亲友又有多少多余的粮食往外借呢?弄不到粮,同志们来了吃什么?再困难,也不能让同志们吃不上饭。于是,他便到屋里屋外、房前房后看了一遍,好像要找出点值钱的东西来变卖似的,可是除了那些破破烂烂的家什和一点必不可少的农具外,再也找不出可变卖的东西了。思前想后,最后总算找到了门路:家里还剩有三亩地呢!一想到这里,便果断地对倪巧云说:“卖地!除了留下老坟地,全部卖掉,撑过去这一关!”
“卖地?”倪巧云有点吃惊地反问道,“咱可就只剩下这三亩地了啊!”刘齐滨沉思着说:“有国才有家,只有打倒了日本鬼子,咱穷人才能翻身。将来,建立了新中国,大家都会过上好日子的,咱个人还愁没吃的吗?为革命就是倾家荡产也值得。”
倪巧云和善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地卖了,刘齐滨家的这个“共产主义饭店”“革命征途上的加油站”又照常运转了,它温暖了来到这里的一切革命同志的心,同志们的革命精神也因此受到巨大鼓舞。
刘齐滨毁家纾难、大公无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品德让人敬仰,也是今天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
新闻推荐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孟欣8月8日,天清气爽,微风习习,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启动仪式在魏湾镇举行,当地万亩荷塘迎...
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