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花开处,英魂何不归?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云华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抗战时期,由百姓推举出的民选县长,文可安民,武可杀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着地方武装力量,追随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开辟出一条血路。四季轮转,其故事被时间淡忘,却也被历史铭记。
8月11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雨后的菏泽市烈士陵园,在“民选县长”的展柜前驻足良久,并借助图文资料,搜集到一个包裹着一腔怅惘与无限哀思的故事。
自己当县长,妻儿无粥喝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在纪念馆展柜内的碑文拓片上,记录着一位民选县长的半生:“王石钧自幼天资聪慧,六岁入私塾,十二岁父母先后去世,因家贫辍学,至十八岁始入曹县职业学校……”
乱世浮生,哪有人能幸免于难、安稳读书?这个年轻人知道,战火终有一天会烧到家乡,可我泱泱大国,又岂能容日寇撒野?从呼吁抗战到战场冲锋,王石钧总是身先士卒,深受乡亲们拥戴,并被推选为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1941年秋天,曹县发生了罕见的灾荒,几乎每天都有百姓被饿死的消息传来。王石钧走在村里,见饿得皮包骨头的村民瘫坐在墙角,一边嚼着野草,一边赶着周身围上来的苍蝇;面黄肌瘦的小孩子有的哭闹不止,有的已经没有了哭嚎的力气。
王石钧心急如焚,立刻召集县机关和部队人员,一边在村里垒起大锅灶,一边搜出部队里仅存的余粮,挽起袖子、挑来水,开始煮粥、赈济灾民。
当时,王石钧的妻儿就住在附近的村子,灾荒爆发后,全家只能靠野菜、树叶度日。听闻王石钧在施粥,饥肠辘辘的孩子抱着一只旧碗跑回家,仰起头眼巴巴地央求母亲:“娘,俺爹是县长,他在给大家发粮食,咱也去给他要碗粥喝吧。”
可妻子深知丈夫的品性,一边默默地抹眼泪,一边安抚年幼的孩子,不愿去给丈夫“添麻烦”。周围领了粥回来的邻居纷纷前来相劝,王石钧的妻子看着羸弱矮小的孩子,终于去找了丈夫,为难地开了口:“我能忍,孩子实在饿得忍不下去了……”
为人夫、为人父,王石钧看着骨瘦如柴的妻儿,表情也是悲切,但仍是半天没有回应。直到最后,王石钧还是摇了摇头,他摸了摸正对着施粥处咽着口水的孩子的脑袋,对妻子说:“家里的困难我知道,可我是县长,村子受了重灾,救济粮只有这一点儿,这粥,咱能喝吗?”
贤惠的妻子没有再说什么,她双眼噙着泪花,背起哭闹着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回了家。
知晓杨花开,含笑赴黄泉
1943年,由于在作战中有勇有谋,王石钧被敌方注意到,并扬言要生擒他。当年3月27日,抗日武装部队在曹县青岗集镇与日寇遭遇,被敌人团团围住。王石钧带领战士们突围,但在激战中不幸受伤被捕。敌人兴奋地将王石钧五花大绑,扔进卡车后斗,立刻出发,去向上级邀功。
途中,王石钧拼命暗自挣扎,手腕儿上的勒痕被绳索划破,才终于挣脱。他一脚踩上车斗边缘,翻身跳下车。不料,金属摩擦的异响惊动了驾驶室里的日军,负责押送的敌人发现有异,立刻反身开枪击中了王石钧。见带活人回去邀功无望,敌人又停下车,将手里的刺刀反转、垂直,残暴地在王石钧身上重重地连刺数刀。
当地百姓闻讯赶来时,王石钧已经倒在一片血泊里,从黑洞洞的伤口里不断渗出的鲜血,混合着泥土和杂草,粘在他脸上、头发上。乡亲们赶忙扑过去,试探王石钧的脉搏、心跳和呼吸,见其一息尚存,立刻组织人员用颤抖的手抬来担架,火速将其抬到附近的村子里医治。
但因伤势过重,躺在担架上的王石钧陷入昏迷。待担架落地,王石钧努力睁开眼睛,想扭头看看路边的杨树,但他的瞳孔看上去已经开始放大、扩散。他从喉咙里努力地挤出一句话,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杨树花……开了没有……”
围在王石钧身旁、已经泣不成声的乡亲们闻言,心里明了,这位担心百姓衣食的县长,一直都没忘记当年闹饥荒时饿殍遍地的惨状,便赶忙跪了下来,俯身凑近他的耳朵,用颤抖的声音回应道:“开了,杨花开了……你……”
“哈……”王石钧费力地呼出一口气,眼神逐渐涣散,断断续续地呢喃道:“这就……好……群众有吃的了……”
那一年,春天来得热烈又寂静,杨树嫩绿的花穗在枝头晃荡。战火仍然没有停息,不愿任人宰割的鲁西南儿女还在顽强地抵御着侵略者,唯独不见了33岁的王石钧。可那些杨花一定听到了,曹县百姓的纪念被风吹到鲁西南各处,诉说着他们对这位民选县长的哀思。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国荣张迪记者臧宾)日前,曹县党政机关组织开展了2019年“慈心一日捐”捐赠活动。捐款现场,在县级领导的带动下...
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