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福答题抢红包,新年俗让年味回归

牡丹晚报 2018-02-23 14:44 大字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大年三十,在曹县曹城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小区里,笑迎新春的居民们手拿春联走出了家门,在给自家大门换上了 “春衣”后,邻里之间相互抱拳拜年。这个小区里,有不少新面孔,他们多数是2017年棚户区改造拆迁以后搬进新房的棚改居民,这是他们住楼房后的首个新年,除了拜年以外,串门也成为他们相互认识的“问候礼节”。

楼房的干净、敞亮、暖和虽然让他们十分中意,但“没有年味”也让不少初住楼房的居民犯嘀咕,小区居民李洪魁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重拾年俗、再现年味,其子女让他体验了一把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年俗。

带着父母答题、集福

李洪魁今年首次在小区内过年,在弄堂胡同里居住了20余年的他,虽然刚刚开始适应这种楼房生活,但是总感觉过春节不接地气:不烧香祭祖、不磕头拜年、不烧锅蒸碗,而且春节还禁放鞭炮,他总感觉年俗没落了,年味变淡了。

“在春节前一周,网络上的支付宝、今日头条、微博等各大平台就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集福、抢红包、答题,都挺有意思,不过多数都是我们年轻人在参与。过年回家,我就打算陪着父母一起玩、让他们一起参与。”李洪魁的女儿李雨培说。

李雨培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去年和前年春节,她便开始玩扫福、抢红包游戏,可父母对此并不“感冒”。

“爸、妈,我在玩答题游戏,不仅能抢红包还能长知识,有些题不太会,您来帮帮我。”在孩子的带领下,李洪魁和和老伴一起玩起了答题游戏,而且很快就“上了瘾”,不仅定时答题,还主动和亲友互动,相互赠送福卡。除夕夜,他们一家集福等开奖、抢红包,十分热闹。

“以前,看春晚、吃饺子、放鞭炮是过年的必选项,如今,一家人一块答题、集齐五福在除夕夜等着开奖,成了过年的标配。尽管最后钱不是很多,但是参与的过程也算是给现在的年增添了年味。”李雨培说,“以前的除夕夜,看一会春晚就去睡觉了,今年却忙得手忙脚乱,在各个平台带着爸妈领红包,这算是以另一种形式来陪伴父母了。”

女儿的“苦心”,李洪魁又怎会不知?他告诉记者,对于他们来说,小时候家里穷,想经常吃上白面馒头、肉,都是奢望。春节期间,丰盛的餐桌,身上的新衣,爆竹、春联、年画……这就是年味。“现在时代变了,物质上的需求在平日里就能满足,过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人团圆,孩子陪着我们玩,这就是过年。”李洪魁说。

新年俗让年味回归

答题、抢红包、集福这种“新年新过法”可不仅仅在李洪魁这一个家庭里,不少普通家庭都是父母子女齐上阵玩起“新年俗”。网上发红包、AR集五福、视频拜年……当这些成为春节的日常,一些旧的、不合时宜的年俗在消逝,互联网正在让年味“闻”起来更时尚。

“往常每一年我们都要磕头拜年,不仅要给长辈磕头,还要给祖宗排位磕头,铺一张凉席、跪在门口,跪下就是磕三个。磕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对长辈的尊敬,但这些旧规矩有时候不太合时宜。新时期应该有新过法,今年我们就通过全家录小视频拜年,发给亲朋好友,一样很喜庆、也很有年味。”东明居民王亚伟说。

王亚伟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现在居民收入都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也丰富了,但生活节奏过快、沟通偏少,传统年俗显然不再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和生活脱节越来越严重,磕头、蒸碗等都逐渐流于形式,多数人对于春节的诉求发生变化,抱怨年味太少。

“互联网通过科技手段将一些美好的、优秀的传统年俗,以新的形式和载体继续发扬下去,扫福、集福、视频拜年、网上发红包,只要是多数人愿意参与,用这种活动来表达祝福和对新年的期许,我觉着这就是年俗,这样的年也很热闹。”王亚伟说。

新闻推荐

建设美丽乡村 绘就幸福蓝图 ——曹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周千清红砖青瓦间,童叟享天伦。2月7日,记者驱车来到菏泽曹县孙老家镇采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农村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随便走进一个村庄,所见所闻都足以让人耳目一新:...

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