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法者|检察官王勇:开颅术后,他从ICU传出三张盲写纸条

澎湃新闻 2017-08-25 16:45 大字

【编者按】

“法者,治之端也。”这句话出自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意为法律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实现大治的起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法治,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法律的公平、公正与人们的安定、幸福息息相关。依法治国,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学法、守法,也需要每一个执法、司法者的维护和坚守。

近日,澎湃新闻寻访全国各地的法治人物,记录他们的故事,触摸法律的刚性和温度。是为“法者”。

王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王勇在山东菏泽市曹县检察院的第28个年头,无论是生病前,手术后,还是康复训练期,他最牵挂的都是“案子”。

4个多月前,王勇在工作时突发脑溢血,开颅手术后,他从重症监护室先后传出三张盲写的纸条,字体歪扭重叠,他的同事许久才辨认出来:“网上案子别超期”,“让他们替我开庭”,“给俺娘说,别担心”。

8月中旬,澎湃新闻来到曹县康复中心,见到了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检察官王勇。因脑溢血引发左侧肢体偏瘫,他每天进行至少八个小时的康复训练:有氧训练、站床、上肢运动、悬吊和针灸。

康复训练期间,工作依然是王勇最牵挂的事情。“我心里着急”,王勇小声说道,“现在最怀念的就是公诉科办公室,兄弟们案子多,压力大,我得去帮忙。”说完,王勇低下了头,担心别人看见他眼里的泪水。

他的妻子在一旁打趣道,办公室在五楼,“怎么也得锻炼好身体,起码能上了五楼吧,你说是不是?”王勇默默地点了点头。

山东省委政法委和省检察院近日分别作出了向王勇同志学习的决定,给王勇记个人二等功。用王勇的话说,“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管工作啥时候需要咱,咱都得冲到最前头。”

“给他们说一下,让他们替我开庭”、“让俺娘别担心俺”。曹县检察院 图

三张纸条的牵挂:“案子是我当时最担心的事情”

今年4月21日下午4点多,在曹县群众服务中心的王勇给曹县检察院公诉科干警孔令壮打了个电话,让他在网上查询自己办理的案件是否到期:一个故意伤害案、一个交通肇事案。

一小时后,王勇突然陷入深度昏迷。他的同事将他送往医院后,他被确诊为大面积脑溢血,必须立刻做开颅手术,手术从当晚8点持续到次日凌晨两点,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王勇持续昏迷。

4月23日上午,重症监护室突然响起手指轻轻敲打床沿的“咚、咚”声音。当时,王勇的头部被固定,气管被切开。护士走近病床,发现全身插满管子的王勇用仅能活动的右手示意,想要纸和笔。

“和你们在一起是我一辈子的荣幸,出院以后(我们一起)看案子。”曹县检察院 图

护士给他找来一个硬纸板和医院的材料用纸,王勇盯着天花板,用右手盲写,字迹歪扭重叠,难以认清,十几个字,他写了足足20分钟。

这是一张牵挂工作的纸条。病房外的妻子、同事辨认了一会儿,才看出来写了什么:“给孔令壮说,网上案子别超期”。

当孔令壮赶回检察院打开电脑时,网上办案系统显示:王勇在办案件6案8人,其中,孙某交通肇事案到期时间是4月22日,郭某、郭某某故意伤害案是4月23日,正是王勇手术后的时间。

如今,已在进行康复训练的王勇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不假思索地说:“我知道我办的案子的事情,其他干警不知道我办案的情况。在我的心里,这是我当时最担心的事情。”

担心影响案件进度,责任使然,王勇继续写下第二张纸条。这张纸条上,黑色水笔的字迹屡次涂抹过,歪歪扭扭地写着“给他们说一下,让他们替我开庭。给俺娘说,别担心”。

王勇的母亲今年80岁了,“我得病那天,我爱人去济南出差了,家里没有其他人,如果我不回来,俺娘会留着门等着我。”当得知儿子生病的消息后,王勇的母亲就随着儿媳妇一直守在医院里,家人反复劝她回家等消息,她拒绝了,“我儿子没有离开过我,我要等儿子出来,看看他。”

“给孔令壮说,网上案子别超期”。曹县检察院 图

曹县检察院公诉科科长陈錾得知王勇入院的消息后,连夜从外地赶回曹县,直接去了医院。4月23日下午,王勇数次要求医生让陈錾进入重症监护室,“把工作的事情谈清楚”,医生并没有答应。在王勇的一再坚持下,陈錾穿上隔离服进入病房,王勇再次拿起笔,两眼盯着病房的天花板,抿着嘴,一笔一画地写下:“和你们在一起是我的荣幸,出院以后我们一起看案子”。

那时,陈錾没控制住自己,泪流满面。他说,“这就是我的兄弟,朴实,无华,是公诉的基石”。

三个多月的康复训练:“最怀念公诉科办公室”

8月中旬,夏日的炎热仍未散去,王勇背上搭一条毛巾,在曹县康复中心的平衡器械上努力保持协调,汗水从他的额头流下来,妻子徐丽芹在一旁悉心看护着。

手术后,王勇的左半侧上下肢体产生运动障碍,走起路来难以协调,康复训练成为王勇接下来的主要治疗手段。

据王勇的康复师介绍,他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蹬车、摇车)、站床、上肢运动、悬吊和针灸五项。王勇每天早上8点开始做康复训练,到下午5点结束,除去午休,每天要训练8个小时以上。

王勇训练地格外积极。每天下午两点半康复师上班,在这之前,王勇就在妻子徐丽芹的指导下上器械训练了。

“每天我还没上班,他就训练了,特别积极”,王勇的康复师说,王勇在康复训练期间心态很好,相较同样症状的病人,恢复进度格外快些,“他每天不训练心里就感到愧疚,就想早点好了回去工作”,康复师在一旁打趣,王勇笑了。

徐丽芹是护士出身,在曹县公费医院工作。到曹县群众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上班时,王勇每天骑着“老头乐”电动三轮顺路接妻子一块下班回家。王勇病倒前,徐丽芹常陪着王勇在夜里到检察院加班;病倒后,徐丽芹就寸步不离地看护王勇。

王勇平日里喜欢养花、喂鱼、育盆栽。康复训练期间,每逢周日休息,妻子就带着王勇回家看看,“花得浇浇水,鱼得喂吧”。6月份,王勇家里的昙花开了,那天,陈錾和几个同事陪着他和妻子,专程回家看了盛开的昙花。陈錾特意拍摄了一段视频记录王勇回家的情形,只见他笑着一步一挪地缓缓走进家门,妻子走在他的身后,身边的盆栽绽放着一朵一朵白色的昙花。

经过三个多月的高强度的恢复训练,王勇体重下降了30多斤。虽然恢复进度较快,但还需要的恢复时间仍未可知。如今,他走路还有些不协调,坐下时左手会不自觉弯起来握紧拳头,妻子徐丽芹就帮他摊开手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按摩。对于王勇对于工作的执着和热情,她很理解,“他在忙,我也忙,就这样一路走来。他总说,案子这么多,你看人家不都是这么忙吗,我要是办些案子,还能分担一下大家的压力。”

“我心里着急,”王勇在训练间歇小声说道,“最怀念的就是公诉科办公室,兄弟们案子多,压力大,我得去帮忙”,说完,王勇低下了头,担心别人看见他眼里的泪水。徐丽芹打趣道,办公室在五楼,“怎么也得锻炼好身体,起码能上了五楼吧,你说是不是?”王勇默默地点了点头。

王勇在悬吊床上进行康复训练。澎湃新闻记者 宋蒋萱 图

二十八年的坚守:“办好案是我的责任”

王勇今年45岁,今年是他在曹县检察院工作的第28个年头。

自1989年进入曹县检察院,王勇先后在办公室、法警队、公诉科工作,2006年起,任曹县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

28年来,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高强度的工作早已习以为常。翻看最近10年的办案记录,王勇共办理案件1100件,平均每年办案100件以上,未发现一件冤假错案,没有引发一次投诉上访,起诉准确率达100%。

据曹县公诉科干警孔令壮回忆,加班是王勇的常态,“有一天与他一起加班,到了晚上11点多,困了就回家了,可是第二天早上7点多到院里上班的时候,大吃一惊,王勇科长就没有回家,在办公室里加了一夜的班。”

据干警们回忆,王勇曾办理的一起盗窃、抢劫案件,被告人作案达120余起,当时,王勇阅卷仅笔录共30多页,审查报告共140多页。为了核实作案地点,王勇在地图上标注了很多圈圈点点,反复核对,为了核对证据,他吃住在农村,一呆就是四天。

对于自己的工作成绩,王勇没有多言,只说,“我喜欢办案,办好案是我的责任。咱的职业就是办案,咱办案子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2013年9月,王勇被抽调到曹县群众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兼任涉法涉诉组组长。按照服务中心规定,人员本可以每年一轮换,但因为群众的信任与挽留,加上考虑到自己已熟悉这个岗位的工作,王勇决定坚持,这一干就是4年。

4年里,他在检察院、群众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两边奔忙,加班加点工作。

服务中心人员说,王勇每天除了接访,处理涉法涉诉事项,不论大事小情,王勇总想让群众满意,“需要协调的进行协调,反复工作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在公诉科、服务中心两头奔波的4年来,王勇处理涉法涉诉事项318件,办理公诉案件235件327人,起诉到法院后全部做了有罪判决,起诉准确率达到100%。2014年、2015年,他被评为全县维护社会稳定先进个人,并记个人三等功。近日,山东省委政法委和省检察院分别作出了向王勇同志学习的决定,给王勇记个人二等功。

用王勇的话说,“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管工作啥时候需要咱,咱都得冲到最前头。”

检察官昏迷两天从重症监护室传出纸条:“网上案子别超期”

新闻推荐

特色养殖帮致富

7月25日,曹县常乐集镇常乐集村师庆伟正在喂貉。据了解,他养貉子已有4个年头,今年养了200余只。养貉技术风险小,一年只需防疫两次,皮毛价格比较稳定,一张成品皮可以卖到400至600元,刨去成本,每张皮子...

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