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池市宜州区怀远古镇,一直保留着祭月拜月的习俗 古镇“供月亮” 看醉外乡人
贺中秋庆团圆
中秋寻“特”之祭月
南国早报记者陆旺巫碧燕文/图
坊间传说,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在广西不少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祭月、拜月的习俗,这些祭拜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抬阁顶马,有的舞狮舞龙,有的插柚香祈福……虽然方式不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抬阁顶马庆丰收
每年中秋节,河池市宜州区怀远古镇的街道上热闹非凡。
9月21日上午9时许,青石铺砌的怀远古街,男女老少们或成群结队漫步街头,或在楼阁走廊谈笑风生,大伙正等待一场居民自发举办的中秋特色巡游活动——抬阁顶马、舞狮舞龙、挑丰收担子。
抬阁顶马是宜州当地流传下来的民间活动,抬阁是按一出出戏剧中的人物设计扮相,一抬就是一出戏,戏中的演员均由身着古装的儿童装扮,女童扮成王昭君、樊梨花、花木兰、貂蝉、刘三姐,男童扮成贾宝玉、赵云、哪吒、岳云、阿牛哥等。整个抬阁的布置也很有讲究,四面敞门,四周缀上纸花、虫鸟,一些儿童演员坐在抬阁上,由四名或八名大人抬起;儿童演员则坐在马背上,跟随整支队伍走街串巷,与居民互动。
中秋节这一天,58岁的范金莲是最忙碌的人之一,作为河池市宜州区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这些年在宜州祭月习俗传承上不遗余力。中秋节白天,她需要给参与抬阁顶马的儿童画彩妆,还要备好儿童演员的服装,指导孩子们在参与表演时的坐姿、神态等等。她说,希望年轻人能把抬阁顶马这一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上午10时,群众演员敲锣打鼓,舞狮舞龙,挑起装着瓜果的丰收担子,跟着抬阁顶马的队伍,穿梭在青砖黛瓦、粉墙木门、古色古香的街头,与游客分享丰收的喜悦。
“看着觉得很有意思,真想也能坐在抬阁上感受一下。”游客陈女士说,她专程从柳州赶来怀远,感受怀远浓厚的节日氛围。
2
手工供品创意足
怀远古镇的中秋节最吸引游客的,还有祭月这一传统习俗。
用当地方言来说,人们把祭月活动叫“供月亮”,这也是古镇参与度最高的中秋活动。中秋节当天晚饭过后,家家户户在门口摆上一张桌子,端出精心准备的供品,一家人围在桌前闲聊赏月,享受古镇的静美夜色。
祭月活动的供品大多由当地居民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主要为供饼和供果。
走进居民家中,不难发现许多极具创意的供品:有用红辣椒做的宝塔,寓意红红火火;用花生、南瓜子、黑豆子等制作的宝塔,寓意五子登科、五谷丰收;把苦瓜切成两半,再用两颗黑豆点缀成眼睛,就可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蜥蜴或鳄鱼;更有棉花或橡皮泥、糯米粉捏揉而成的玉兔;用糯米粉捏成的鸡、鸭、猪仔;还有石榴籽、玉米籽拼凑而成的中秋节快乐等祝福汉字;画着寓意吉祥团圆图案的糯米饼……这些充满了文化元素的作品,让游客直呼不虚此行。
范金莲说,今年怀远古镇居民制作的祭月果饼在传承老做法的同时又有创新,寓意一般离不开五子登科、鱼虾满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主要是祈求来年平安顺遂、风调雨顺。
范金莲表示,作为宜州祭月习俗的传承人,从今年开始,她与团队开始走进怀远小学等校园,教授这些手工技艺,让更多后辈了解并传承宜州的祭月习俗。
3
柚香祭月寄乡愁
在百色、钦州等地,每到中秋之夜,各家各户将细香插在柚子上,用竹竿撑到高处。据说这是因为柚子的清香可以祛除晦气,会让家人平平安安。人们还会在柚下摆上桌子,放上水果、月饼,家人围桌而坐,一起赏月聊家常。
9月21日,德保县68岁的吴先生一大早就来到菜市场,买了一些柚子,准备晚上插香用。在德保,每年的中秋夜,家家都要这样做,甚至还暗暗较劲,看谁家在柚子上插的香多,似乎香插得越满,就越会得到月神的眷顾。
按传统,“柚子香”必须放置在家里的最高处,那是“距离月亮最近的地方”。吴先生的女儿小美说:“房子的天台没有围栏,比较危险,所以大人平时都不让小孩子上去,唯独在中秋夜,大人才会拿出梯子,让小孩子顺着梯子爬上天台赏月。中秋夜,吃着美味的水果月饼,享受习习凉风,是一年里最开心的时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卿要林廖庆凌“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河池”。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15年中,河池市桑蚕...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