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长寿市 三姐文化城

河池日报 2021-02-02 15:26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其中,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三年行动已实施项目46个,累计完成投资31.61亿元,有效提升了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及服务水平;先后建成刘三姐故乡风情旅游区、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环江木论喀斯特生态旅游区、南丹“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旅游综合体等一批景区景点;全市A级景区超过50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

随着旅游品质和旅游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河池全域旅游的山水长卷渐次铺陈。

发展画卷徐徐展开,美好未来更加可期。为把握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未来5年,河池市将继续以河池深巴试验区为载体,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集成巴马和深圳的资源优势,优化组合、双线融合、跨域开发,加快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升级发展。

同时,依托刘三姐文化品牌,重点开发宜州区新旧城区、刘三姐镇、祥贝乡3个片区,持续提升以“生态长寿市·三姐文化城”为形象品牌的河池民族文化旅游影响力,努力把河池打造成为广西文化旅游新高地;依托龙江流域“文、旅、康、寿、生态、物产”等资源的独特与富集,实施“文旅康+”融合开发行动,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多民族独特风情的百里龙江旅游黄金带;依托红水河流域独一无二、完整原生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红水河滨水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带,在文旅新赛道上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融之力:乘风破浪开新局

2020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文旅经济保卫战中,为确保两战双赢,河池市按照自治区的部署安排,把准时机,积极推进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当年前三季度,河池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消费恢复率均排在广西第一位。

文旅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触底反弹,强势复苏,得益于河池市大力构建的“文旅+扶贫”“文旅+农业”“文旅+林业”“文旅+康养”“文旅+工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新格局充满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十四五”期间,河池市将继续全力构建“文旅康+大数据+金融”的大健康产业链,大力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健康医养、精品体育、会议会展、生物科技、特色医药七大产业,把深巴试验区打造成为河池“文旅康+”的重要增长极;全力推进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巴马国际旅游区康养职业学院等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形成大健康产业集聚规模与效应;推动河池深巴试验区上升为国家大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打造“世界长寿康养天堂”。

综合宜州资源禀赋、分布格局、交通条件及区域旅游定位等特点,加快开发刘三姐民族风情旅游区,着力构建刘三姐文化城市旅游;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特色品牌打造工程,加快推进古龙河-白龙洞风景名胜区建设,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特色鲜明的重大项目、康养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特色小镇、景区景点,打响“刘三姐文化”等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串珠式开发百里龙江民族风情画廊,着力构建“一心集散、一核引领、三区互动、两带整合、全域统筹”旅游发展新格局;共建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带,打造跨省区合作的黔桂民族文化旅游黄金带。

以建设红水河国家公园为抓手,打造红水河“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力争把红水河流域打造成为集文旅开发以及生态保护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型生态经济带和国家级生态旅游基地。

“一城三地”发展战略的大幕已开启,“文旅强市”的号角已吹响,一路开拓、一路奋进的河池,正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托起打造中国长寿养生旅游“第一市”的梦想,犹如古老而又永葆青春的红水河一样,克服一切险阻,以一往无前的力量奔向大海。

新闻推荐

宜州区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常态化

本报河池讯“这次血压正常,一定要坚持吃药,刚做完手术,要注意休息,多喝水。”12月7日,河池市宜州区同德乡板高村家庭医生潘绍...

宜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