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海关助力河池市驶入海上丝绸之路 迈出发展大步伐 跑出合作“加速度”

河池日报 2020-12-05 05:37 大字

本报讯近年来,随着河池市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近日,在宜州召开的2020中国(河池)丝绸大会暨中国丝绸交易会上,河池市喜获中国丝绸协会授予的“中国丝绸新都”称号。

“近年来,公司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生产出的生丝销往东盟国家。”近日,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经理魏晓亮说。与前几年相比,公司出口业务的物流渠道顺畅许多。当时,出口产品需要属地检验,要等当地海关检验完成后,产品才能出厂。今年,河池海关为茧丝绸企业定制了新的监管政策,让企业的商品先行运抵江浙大型交易所存放,缩短了资金回笼时间,降低出口成本,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魏晓亮提到的海关新政,是河池海关为茧丝绸企业量身定做的“出口生丝注册登记+远程影像辅助检疫”监管改革。“受疫情影响,辖区很多企业的生丝产品出口受阻。上半年,出口大幅下降。我们逐家走访企业,以问题为导向,寻找出口堵点,积极反映问题,在上级海关的支持下,大胆提出改革方案,创新监管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条件。”河池海关监管科科长蓝乐筠说。据了解,该改革项目是结合河池茧丝绸企业出口生丝产品查验困难的实际,通过事前风险研判,为出口企业分类分级并实施注册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视频查验方式实现对不在场内的货物进行远程视频查验,在不限制出口查验场地的同时,将出口通关时间由原来的2至3天压缩至1小时,加速了企业资金回笼速度,为企业节省出口成本。1月至10月,辖区企业共出口茧丝绸产品及其副产品278批,呈现逐月回暖趋势。

冷冻蚕蛹作为茧丝绸产业的副产品,一直以来,被当做养殖饲料在国内低价出售,埋没了其应有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广西海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瞄准了宜州蚕蛹资源丰富和国外市场的大量需求商机,筹划开拓国际市场。由于对东南亚主要消费国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熟悉,产品经常达不到出口国的检测要求。

为了让产品顺利实现出口,河池海关与宜州区人民政府合作,派出专家组深入车间,指导突破技术壁垒,按照不同国家对蚕蛹进口的不同标准,对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验估,最终攻克难题,帮助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使冷冻蚕蛹“变废为宝”。1月至10月,辖区企业共出口冷冻蚕蛹14批,货值872万元。

针对部分丝绸出口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自贸区协定政策的情况,河池海关联合宜州区人民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进行宣传,鼓励企业通过申请原产地证书,减免在进口国的税收,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拥有了‘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这张‘纸黄金’,我们公司出口到东盟国家的产品享受到了最优惠的进口关税,大幅降低产品出口成本。原产地证书就是我们良性发展的助燃剂、拓宽贸易伙伴的敲门砖和扩大东盟市场份额的加速器。”广西海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昌海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河池海关已为辖区企业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114份,签证金额达2500万元。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相继推出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原产地备案“两证合一”,原产地证书办理“绿色通道”,及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等措施,实现网上审批零延时,助力河池与东盟经贸合作跑出“加速度”。

(蒙谦)

新闻推荐

宜州 “马仔”留住儿时中秋的记忆

本报记者廖庆凌通讯员肖韩在河池市宜州区民间有个传统习俗,每年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口摆上桌子,朝着月亮的方向放...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