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在确保战“疫”形势平稳安全的前提下,抢抓时机,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复工复产 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逆势发展林秋妮 吴履伟

河池日报 2020-03-04 14:42 大字

图为在宜州区“乍飞拉”农副产品店里,销售员对从贫困户家收购来的百香果、玉米进行包装,并按照订单给顾客发货。韦克文 摄

宜州区坚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统筹推进,在确保战“疫”形势平稳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复工复产。该区抢抓“天时地利人和”,积极做好贫困村集体经济工作,早谋划、早行动、早见效,努力实现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村集体经济的逆势发展。

抢抓“天时”,迅速恢复春耕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该区坚持防疫春耕“两手抓、两手硬”,全力做好集体经济产业基地农耕生产的服务保障,加强技术指导,强化农资调度,组织贫困户有序下地干活,保证春耕春播、不误农时。

该区刘三姐镇拉甫村集体种植的糖料蔗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近日,该村已完成培土施肥等护理耕作。乍洞村、岩田村种植的百香果也已进行了施基肥、除杂草、防虫害等管护作业,果实开始挂上枝头。这两天,在三岔镇楞塘村23亩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的负责人韦仲杰趁着疫情稳定的时机,组织村里在家的劳动力开展前期的施肥、修剪老化枝条等护理,确保今年的首批果能保质保量。

抢抓“地利”,提前开展场地建设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规模,该区积极整合闲置土地资源,租赁贫困户搬迁后远离人居的荒地,瞄准疫情期间农产品大量消耗、难以补给的市场空白期,提前谋划建设土鸡养殖基地,为疫情过后土鸡上市供应提供有效保障。

目前,刘三姐镇乍洞村经济肉牛养殖项目已完成场地建设改造;飞高村、谷洞村集体经济土鸡养殖项目已基本完成场地建设,正积极联系调运鸡苗、饲料等物资,预计放养土鸡万羽以上,待市场行情看涨后,正好可以上市销售。庆远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社合一、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采取“队伍联建、项目联审、资金联合、资产联管、经营联动”的方式,破解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针对各村(社区)存在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特点,该镇引导经济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村(社区)带动经济基础薄弱的村联合经营,盘活闲置土地10000余平方米,主要用于建设扶贫产品销售实体店、仓储车间、扶贫车间及门面对外出租。现已搭建钢棚3500余平方米,即将产生效益,为实现全镇2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工作“整体推进、同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抢抓“人和”,消费扶贫保障供给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出现了贫困村的农副产品难以流通和城市居民的市场供给难以满足的双向矛盾。为解决广大群众对新鲜农副产品的刚性需求,该区刘三姐镇集体经济培育的“乍飞拉”扶贫产品运营中心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检疫、流通、销售等系列手续,获得了政府认证,实行疫情期间公益免费配送,为宜州城区老百姓带来优质的农副产品。截至2月27日,“乍飞拉”扶贫产品运营中心已销售砂糖橘1.5万多公斤,大米1500多公斤,鸡蛋500多公斤,土鸡800余只等,有效解决贫困村农产品滞销问题。

该区庆远镇积极鼓励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支部+公司+电商+合作社”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获得集体收入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该镇引导洛岩村与甘野生鲜公司进行农特产品销售合作,洛岩村积极组织带动贫困户进行土鸡养殖,甘野生鲜公司负责保本回收销售。同时,引导龙村村与甘野生鲜公司合作在城区小区开店,经营销售农特产品。

新闻推荐

首批应急红外额温仪在宜州投产

本报河池讯(记者/廖庆凌通讯员/韦凌燕)2月17日,记者在河池市宜州区的广西河池欣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组组红外额温仪正...

宜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