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告别“后进” 宜州红社村聚力发展换新颜

河池日报 2019-05-18 01:00 大字

宜州讯“后进村这顶‘帽子’,我们终于摘掉了。”谈起宜州区三岔镇红社村近年来的变化,红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启恒激动地说。

过去,红社村曾因村委干部与群众沟通不顺畅、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该村各项工作,被认定为后进村。开展后进村整顿工作以来,三岔镇党委、政府坚持突出问题导向,选派熟悉该村工作、掌握该村情况的包村领导、干部成立工作队,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学习、查找问题,进一步推动红社村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后进村的华丽蜕变。

建强村级组织。2017年村两委换届,工作队注重从组织观念强、发展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并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党员中选配班子人选,通过开展走访调查摸底,遍访全部党员和村组代表,选出了群众满意、肯做实事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同时,抓好后备干部储备、培养工作,努力把青年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干部。经过整顿,村级组织运转规范,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明显增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有序推进,干群关系也有了明显改善。

完善基础设施。为改变红社村道路坑洼、群众出行难的状况,近年来,三岔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同时,红社村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民族地区发展资金、群众自筹等渠道,共筹集资金320万元,建成4公里的通屯硬化路和3个屯的屯内道路硬化工程,受益群众500余人。此外,镇、村两级筹措资金10万元,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建起了红社村公共文化中心,建有戏台、文化宣传长廊,并配套文化、广播、体育等器材,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改善乡村面貌。红社村曾因“脏乱差”问题被自治区督查通报批评。针对该村的具体情况,村、镇两级工作组到各屯召开群众会议,通过修改村规民约,建立长效机制,并在各自然屯配备了保洁员。同时,该村构建村队干部分片包干体系,开展日常检查和督促整改,督促责任区群众严格遵守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银芳茜)

新闻推荐

宜州区全面整修城区道路

本报河池讯5月8日,笔者从河池市宜州区市政管理局获悉,该区目前启动城区道路维修,对金宜大道、中山大道、迎宾大道、刘三姐大...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