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驻村工作中退休的第一书记本报记者 王月华

河池日报 2019-04-20 08:48 大字

2019年是宜州区祥贝乡车头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韦锦玲下村开展扶贫工作的第7个年头,也是她担任车头村第一书记的第4个年头。1964年3月出生的她,即将在扶贫岗位上退休,离任第一书记的岗位,离开她心心念念的车头村群众。

“韦姐到村里这几年,带领大家苦干实干,整个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到她即将与我们分开,村民们心里十分不舍。”车头村党支部书记韦廖凤说。

2018年已经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的车头村,当地老百姓至今仍对2016年前这个村的穷困面貌记忆犹新。

当时的车头村,是自治区“十三五”整村推进贫困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25户7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含退出户)58户201人,贫困发生率将近20%。车头村虽然贫困户不多,但受山多地少、交通落后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当地群众居住较分散,贫困程度深,村屯道路坑坑洼洼,破旧的泥瓦房随处可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简陋。

2016年初,韦锦玲到车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这位热心、细心、贴心的大姐,将根扎这里,将情洒在这里,将工作履历中的最后四载光阴,深深镌刻在这里。

摆在初来乍到的韦锦玲面前的,是一串急需破解的大难题,但她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主动出击。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她积极与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和群众代表等熟悉村屯情况、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共话产业发展思路,并重点到自然条件恶劣的自然屯实地深入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到贫困户家中话家常、谈发展。

依靠一双脚、一个包、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她迅速地熟悉了村屯情况和各贫困户家庭情况。2016年7月,她到拉熬屯进行走访,在上竹排过河时,因竹排摇晃跌倒,撞上固定竹排的铁链,导致尾椎骨折,治疗后至今仍未完全痊愈,时常的疼痛将伴随她一生。

摸清家底后,韦锦玲深知要实现贫困户脱贫和整村脱贫摘帽还有一定的距离,通过与村屯干部和群众的深入交流,她总结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抓班子,强队伍。围绕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积极实行“星级化”管理,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抓好党员干部培训,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杜绝“软弱涣散”,通过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建基础,惠民生。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进村入户道路、群众饮水、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问题如若得不到解决,谈何脱贫致富。面对制约群众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她一方面积极动员村屯筹资筹劳、利用生态公益林资金,积极申请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另一方面,积极游走于上级各职能部门争取资金项目。2016年以来,她为车头村协调争取了6条道路建设项目,实现通屯道路全部硬化;争取到2个屯级饮水项目建设,实现每个自然屯都有安全饮水;争取到21户危房改造指标,易地搬迁的农户10户,保障了住房安全。

同时,她还争取到车头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于2018年6月启用新的村公共服务中心,并争取社会资金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束了群众没有活动场所的历史,新的儿童家园、图书室、篮球场、戏台满足了群众春节、儿童节、敬老节及日常活动场所需求。

兴产业,促发展。成立了车头特色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次举办农民技术、焊工技能等培训,培养3名致富带头人,逐步建立起甘蔗、桑蚕、核桃、花椒种植等为主的四大产业,同时鼓励群众发展家禽养殖业,协调后盾单位赠送鸡苗并签订收购肉鸡协议,解决销路问题,实现户户有发展项目、项项有收入,真正寻找到脱贫的路子。

整村要发展,每一户也不能落下。

2019年元旦,大家都在休假的时候,韦锦玲却来到宜州同福移民安置小区看望刚搬迁入住的贫困户,了解他们搬到城区后住得是否习惯、工作是否已经落实、子女上学是否已落实等等。在得知搬迁户谢玉成未落实工作时,她亲自带上谢玉成到就业招聘会应聘就业,并多方联系咨询,安排其到广西恒业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从事锅炉工工作。

对于组织来说,韦锦玲是一名优秀的驻村工作者,2018年4月被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

对于群众来说,韦锦玲就像是自己的亲人。驻村期间与群众朝夕相处积累了深厚的情感,使得她至今未公开即将离任的情况,因为她担心到时候“讲不出再见”。

新闻推荐

宜州一中夺得 宜州区汉字听写大赛冠军

宜州讯日前,在宜州区初中生首届汉字听写大赛中,宜州区第一中学民族初中部代表队夺得比赛冠军。在写汉字、汉字写拼音、团队...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