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流浪10多年 他终于回家了

来宾日报 2019-03-04 10:00 大字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向男子了解情况。

“感谢你们,我终于找到儿子了。”3月1日,在之江路上跨清水河的一座桥上,64岁的覃善英激动地向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道谢。

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年2月18日,市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巡逻时,发现之江路上跨清水河桥下躺着一名男子。当时天气寒冷,只见这名男子蜷缩在破旧的棉被里,只露出半个脑袋,旁边放着袋子、鞋子、锅头等,显然他已在此停留、生活过一段时间。尽管身侧就是河流,男子依然酣睡。

“这么冷你怎么睡在这里?你家在哪儿?为什么不回家呢?”叫醒男子后,一名工作人员询问道。

“家里没有房子了,不想回去。”男子答道。这名男子告诉工作人员,他叫黄显超,今年40岁,家住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龙村,2009年外出打工,在广东、河南等地一些高速路、水利工程建设工地辗转。他说,起初一两年工头还给他们结账,之后的工钱一直没能拿到。“我们有很多工友都没得工钱,向当地政府部门求助,就说让我们等,一个月过去了,我们的钱用完,耗不起了,就回来了。”

黄显超说,由于身上没有钱,他和10多名广西工友从河南骑自行车回广西,沿路乞讨,中途还走错了路,耽搁了不少时间,骑了5个多月才回到广西。去年腊月廿七,他独自骑车到来宾,一次外出拾荒时,存放的简单行李被人翻动,身份证也丢失了,所以开始在之江路的桥底下生活。问及为何不回家,他称与家里十年没联系了,房子塌了,父亲、奶奶已去世,再加上身上长了两个瘤,无钱医治,深感无望。

天寒地冻,担心黄显超不好受,救助站工作人员给他送去了方便面及御寒的棉衣和棉被。之后,救助站工作人员根据他写下的名字与家庭地址,通过公安部门查询联系上了他的家人。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3月1日下午1时许,黄显超的母亲、姑姑和妹夫开车从宜州赶来接他回家。见到家人,得知家人如此牵挂自己,黄显超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断重复说:打工这么多年,没拿到的工钱算起来不下10万元。母亲覃善英说,其实,家里的情况并不是黄显超想的那样。丈夫1996年去世后,她拉扯3个子女长大。后来儿子外出打工,起初还有联系,渐渐地联系就断了,每次只要听到关于儿子的一点消息,她都会去打听,但都没有找着人。如今,家里两个女儿都成了家,旧房推倒后重新建了两层楼房,经济也宽裕了不少。

“楼房、家电都给你备齐全了,就等你回家。”覃善英对儿子说,“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新衣服、鞋子,等下带你去洗个澡就回家。”

“找到他,我打电话跟姐姐说,她激动得哭了。”黄显超的姑姑黄应英说,并宽慰黄显超不要再想着之前的工钱。“回去先带他去治病,养好身体,再在家附近的工厂找份工作,只要有力气,不怕养活不了自己。”

市救助站业务科科长覃善介绍,前一天黄显超的家人已经到来宾,但在桥下并未发现黄显超,以为他又换了地点,失落而归。3月1日早上,救助站工作人员再到桥下时发现黄显超还在,便告知他家人来寻他,并让他与家人通话。他这才相信,且主动提出要回家。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覃善英告诉记者,找到了儿子,并顺利带他回家,他们很开心。其实,除了黄显超,还有不少流浪乞讨人员,他们的境遇各有不同,但仍有不少人不愿意接受救助,希望这些流浪乞讨人员敞开心扉,让救助站帮助他们顺利回家。■晚刊记者 陆娜 文/图

新闻推荐

覃作光:广西最会炒菜的山歌王 本报记者 冯敏桂 实习生 胡姗姗 文/图

2017年12月,覃作光被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聘为教育系客座教授。覃作光推出的原创菜品香猪烩,又叫里笼三件宝。2018年11月3...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