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清潭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拓展生态经济发展渠道,建好共同的家园 壮乡小山村变“世外桃源” 本报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林莹 白璐

河池日报 2019-01-21 08:48 大字

每年金秋时节,出生在宜州的广西歌舞剧院一级声乐演员唐佩珠都会到石别镇清潭村走走看看,与清潭的乡亲们一起放歌,赞美好日子,歌唱新生活。“清潭村美丽,清潭水清澈,泛舟在日渐变美变靓的清潭,与家乡的亲人们唱起山歌,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唐佩珠说。

自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清潭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的“三清洁”“三化”建设工作为重心,在村屯生态建设上下功夫,在功能完善上鼓足劲,有力推进宜居乡村的建设,绘就了清潭的大美画卷。

村民潘继宏回忆说,10年前,位于村中心的清潭就是一个臭水池,水面漂浮着白色垃圾,死猪死鸡乱丢,苍蝇乱飞,熏人的气味逼得岸边住户只能紧闭门窗。

“美丽河池”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石别镇党委、政府把创建宜居乡村工作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构建新型农村结合起来,从村容村貌入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清洁生产习惯,制订完善村规民约,促进乡风文明。清潭村引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纪律”的管理制度,引导带领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参与屯内道路硬化、屯码头建设、清潭河道治理等活动。在全村干群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清潭生态村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基本实现了“人和致富勤,生态田园美”的发展目标,美丽的清潭水变得越来越清澈。

在加快生态清潭建设的同时,清潭村不断拓展生态经济发展渠道,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富民强村的头等大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资源,发展甘蔗、桑蚕、百香果、红心柚等种植产业。如今,清潭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桑养蚕大村,全村85%的人口种桑养蚕,桑园种植面积3500多亩,养蚕户年均收入3万元,“蚕宝宝”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娃娃”。此外,全村还种植红肉蜜柚530亩、百香果420亩、甘蔗1200亩。

观光农业也成为清潭村致富的新亮点。目前,该村计划投资20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投资450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土地资源,建设百亩油茶观赏区和无公害水果采摘区,免费提供油菜种子给村民种植,打造以清潭为中心的“油菜花海”景区。同时,村委会以石拱桥、清湖寺、花婆庙、潘氏祠堂、清廷练兵“跑马道”等为特色,大力推进古村落景点打造,丰富乡村旅游内容,让游客切身感受到清潭村的悠久历史和神奇魅力。

清潭村委会主任李晓东说:“清潭村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亮色,在清潭潭边修建农家乐,有餐厅、有住宿,以‘口味高贵、自然和谐、家庭温馨’为特色,成功打造具有壮乡特色的乡村游品牌,每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不仅提升了清潭村的知名度,也让群众真正享受到生态乡村建设带来的福利,把清潭村打造成生态宜居的世外桃源。”

新闻推荐

宜州区:“一事通办”满意率97.81%

本报河池讯(记者/廖庆凌通讯员/林秋妮)近日,记者从河池市宜州区投资促进局了解到,去年以来,该区深入推进“一事通办”改革,进一...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