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闯出梦想新天地本报记者 权 晟 通讯员 韦克文 文/图

河池日报 2018-08-18 09:47 大字

韦宏万推着火龙果满载而归。

三伏盛夏,骄阳似火。离开热浪翻滚的二级公路,在山间沿一股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只见山坳间豁然开朗。放眼望去,形似仙人掌的剑状绿枝,攀爬在成百上千根整齐排列的支架上。绿枝冒出的红色果实体形硕大,摘下一颗压在手上,好似托着一团红色火焰。剥开似蛟龙外鳞的红皮,果肉色汁饱满、鲜红透亮,让人垂涎欲滴……

这片位于宜州区三岔镇合林村板朝屯的“万舜火龙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就是贫困户韦宏万和村民“梦”开始的地方。

“对不起,我接个客商的电话。”8月6日,在基地里,随着韦宏万手机来电铃声接二连三地响起,采访时断时续。品质有哪些保障、物流成本是多少、合同该如何签订……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客商抛出的“橄榄枝”,记者眼前这个被太阳晒得黝黑、略显消瘦的男子对答如流,显然已是行家里手。

采购订单纷至沓来,供不应求的局面却让他又喜又忧。这是为何?事情还得从2年前说起。

2016年初,一直在外闯荡的韦宏万得知,家乡正在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发展扶贫产业。“回家乡,闯出梦想新天地。”信心满满的韦宏万刚回到三岔镇,听说镇党委、政府正组织贫困户外出学习种植火龙果,便立即报了名。

学习归来后,许多学员打了“退堂鼓”,见多识广、精明能干的韦宏万却没有退缩放弃。他一边利用学到的技术进行试种,一边拿着村里的泥土样品到南宁,找相关部门化验。不久,南宁传来“板朝屯土质适合种植火龙果”的好消息,与此同时,试种的火龙果树也开始挂果。消息很快传开,当地许多贫困户都对这种难得一见的热带水果产生了浓厚兴趣。

有党委、政府的帮扶,有适宜种植的气候和土壤,有村民的支持,占得“天时地利人和”的韦宏万决定大干一场。他通过小额信贷得到一笔创业资金,又与50户贫困户签订协议,每户以2000元作为发展资金入股。就这样,韦宏万筹到10多万元,与村委主任韦绍献建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市场调研、土地流转、引进种苗……很快,20多亩火龙果树在板朝屯生根发芽。创业不易,守成更难。那段时间,韦宏万通过上网查资料、请教农技专家,将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一一记录,并根据当地土质和气候特点,积累了一套种植经验。经过一年的摸索、培育,2017年,火龙果树首次挂果,年收入超过15万元。2018年,合作社被评为宜州“青年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这让韦宏万和入股村民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种植面积要超过50亩,才能让更多贫困户受益。”韦宏万说,基地种植的“台湾红心火龙果”,单果重量可超过1公斤,加上采取绿色生态种植,在电商平台很受青睐。但是,由于事业刚刚起步,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还需加大投入。苦于缺少资金扩大种植规模,很多大客户、大订单合作社还没法消化。

“种好红心火龙果,让幸福生活更红火。”韦宏万说,合作社有信心克服眼前的困难,下一步将争取更多扶贫资金,把基地做大做强,打响“万舜火龙果”品牌,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14个项目上榜县级第二批“非遗”名录 其中,传统特色美食类制作技艺项目就占了9个

宜州讯近日,宜州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宜州中秋祭月民俗”“龙头红薯粉制作技艺”等14...

宜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