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利用大数据平台“围剿”骗补行为截至目前,查处骗取微型企业资本补助金案131起,追缴、查扣涉案金额194.6万元
宜州讯 近日,宜州区“清风宜州”微信公众号对干部韦某乐的违纪行为进行了曝光。他冒充6人的签名,制作虚假材料,注册6家微型企业并虚开发票,骗取资本补助金18万元,他已被开除党籍。这是宜州区纪委探索用大数据“围剿”微型企业骗补行为,精准定位瓮中捉鳖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该区共给470户微型企业发放了财政专项资金1300多万元。耀眼的数据背后,不免让人担心,海量的电子数据和堆积如山的证据材料、档案材料及发放的相关补助,是否合理合规?于是,该区工商局纪检组对其中的30%材料,进行随机核验检查。最终的结论是没有发现违纪问题,这个结论与区纪委已经掌握的微型企业补贴的现状并不吻合。
去年年初,宜州区纪委争取到70多万元资金,建成“阳光政务监管平台”并投入使用。该平台汇总76项约928万条民生数据,涉及资金17.31亿元,享受各项补贴118.6万人次。平台由该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管理,16个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和纪委大楼都安装有查询机,群众输入身份证就可以查询民生资金流向和落实情况。平台的建成有力地破除了各部门信息“孤岛效应”和以往“就事论事”的办案模式,形成了从“民生资金云大数据”中利用数据的横向、纵向比对,精准快速锁定证据的科技办案方式。区纪委通过大数据的排查,微型企业补贴海量材料中的“自相矛盾”之处逐渐浮出水面。
在查处微小企业骗补金专项工作中,区纪委办案人员通过调取相关数据进行筛查,排查出企业法人为农村低保对象的微型企业7户、农村五保户1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9户、村两委干部身份5户、公职人员家属11户,工商登记电话一致的不同微型企业法人44户……这些人群明显不符合自治区规定可以创办微企的“九类人员”。有了这些问题线索,办案人员从被动听情况,变成主动查问题。在铁证面前,借用他人身份信息、伪造材料骗补;开办“空壳公司”,垫资或增资后立即抽逃;公职人员换“马甲”,伪造大学生、库区移民、退役军人等身份骗取补助资金行为都被查处出来。
截至目前,宜州区纪委牵头开展专项行动,整治骗取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资金,查处案件131起,团伙10余个。司法机关对200多名嫌疑人采取措施,已作出判决19件,追缴、查扣涉案金额194.6万元。区纪检监察机关在司法机关立案前对涉案的13名党员干部给予了党政纪处分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将相关线索移送河池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9起。同时,区纪委还利用大数据显示问题的出现环节,找出规律,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并把大数据监管的优势继续运用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监管中。 (王英睿)
新闻推荐
宜州讯近日,宜州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迅速出动,依法对城区中山公园乱象进行整治,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休闲环境。宜州区...
宜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