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胸怀大市场 念好脱贫经——记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村“第一书记”谢万举 本报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韦凤生

河池日报 2018-01-18 13:17 大字
 

“第一书记到乍洞,好比腊月刮春风:敢打扶贫攻坚战,群众心里暖烘烘。”这是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村的父老乡亲自发编唱的一首赞美驻村“第一书记”谢万举的山歌。谢万举是宜州区文化广播新闻体育局的一名党员干部,2016年3月,被组织选派到乍洞村担任“第一书记”。

谢万举到村里报到时发现,虽然乍洞村距离宜州城区仅有30公里,但竟然是电话通讯信号的“盲区”“死角”,全村14个自然屯中,还有翁洞、后饭、石板三个自然屯不通路,其中后饭屯村民到村委会办事,还要走3个小时的山路。他陡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千斤重。“我知道,在乍洞的一两年任期,不可能带领乍洞村人彻底脱贫,但至少也要帮助乍洞人树立改变的信心、脱贫的勇气。”谢万举说。

“朋友圈”刷来便民路

为了烧好“第一书记”上任的“第一把火”,谢万举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来“现场直播”乍洞的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和村民的贫困程度,竟然引起很多微友的关注,无数双温暖的手通过网络伸向乍洞村。

谢万举的扶贫“朋友圈”,引来了武警广西总队、自治区旅发委、雍景香江、高佬房地产、南丹吉朗房地产、桂星园等众多单位和企业的帮扶力量,他们先后来到乍洞村捐钱捐物,尽力帮助乍洞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截至目前,乍洞共收到赞助款物价值达30多万元,乍洞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风生水起。不到两年的工夫,全村共硬化10条、总长大约7公里的村屯道路。村民感慨地说:“几年前,我们乍洞人要赶一趟宜州街,半夜三点就点火把赶路,晚上天黑才回到家。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来回了,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啊。”

此后,谢万举还以“第一书记微商”的名义,在电商平台为乍洞的跑山鸡、粽粑叶、土芭蕉、野蜂蜜、黄皮果等土特产品“吆喝”叫卖,使乍洞的土特产品远销广东等地。据初步统计,仅仅是蜂蜜一项,乍洞村民就有了2万余元的收入。

走出大山取“脱贫经”

为了帮助乍洞村群众找到思变的方向和模式,谢万举自费组织乍洞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有劳动力家庭的70多人,先后5次到柳州、罗城及宜州区内的各种种养基地学习山葡萄、红心猕猴桃、黑山猪、乡村旅游等种养技术和开发经验,努力学习“脱贫经”。

取得真经的乍洞群众摩拳擦掌,积极发展产业,走上自主脱贫的道路。村民莫文瑶、莫子吉学到了饲养土鸡的技术后,大力发展土鸡规模化养殖,最多时养殖土鸡达到2700多羽,成为村里规模养殖的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莫文瑶、莫子吉带动下,村里又有6户村民走上了规模养殖的路子,还有54户人家签约入股加入了“党旗领航、农家饭票”生态餐饮项目……

两年来,谢万举给村民带来了多个“想不到”:想不到自家的泥墙瓦房,还可以开饭店、做餐馆,以“农家饭票”为标识的生态餐饮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想不到城里的文艺团队会送戏到乍洞,城里的文化人还到乍洞送春联,这都得益于交通的便捷;想不到谢书记想方设法争取到10万元资金,在村里启动了光伏发电项目……一个一个的“想不到”,使乍洞逐渐成为宜州旅游新景点的同时,还成为投资的热点。其中,仅仅是巨人龙洲岛一家企业就投资了50万元,在乍洞修建了标准化的养鸡场。

两年来,谢万举沉在乍洞,真心实意地帮助那里的群众脱贫,不仅赢得了村民良好的口碑,还得到了组织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他热心帮助乍洞村脱贫的事迹,也在广西电视台播发。

新闻推荐

宜州区领导到融河高速 祥贝段调研指导工作

宜州讯12月21日,宜州区区长梁宁到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祥贝段调研指导工程建设工作,现场协调解决各类影响工程推进的问题。当天,梁宁来到融河高速祥贝段建设指挥部、祥贝乡里峒村等地,通过听取汇报、实...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