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载风雨同舟 夫妻俩情深似海 丘万兴和刘玉燕相互陪伴走过漫长岁月
刘玉燕和丘万兴年轻时的合影。丘万兴和刘玉燕。(均为受访者供图)
记者 周仟仟
“我叮咛你的,你说不会遗忘;你告诉我的,我也全都珍藏。对于我们来说,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就和汪国真的诗《思念》一样,81岁的丘万兴和82岁的刘玉燕,因同样是印度尼西亚归侨,同样是离开家人独自打拼,他们之间有着无数珍贵的回忆。
星辰起起落落,人间风风雨雨。结婚50年,丘万兴和刘玉燕陪伴对方走过漫长岁月——
有你在旁,无论到哪都是家
“我们生长于印尼,但骨子里惦记着中国。”上世纪60年代初,刘玉燕和丘万兴先后从印度尼西亚坐船10多天回到中国,因为同样的一颗中国心,属于两人的缘分也开始了。
两人回到中国后,先后进入南宁华侨补习学校学习语言,成为同学。1962年由于归侨人数也还不多,回到陌生又熟悉的中国、有着同样经历的两个年轻人,相互结识后,感情开始萌芽。
1963年,两人相继离开学校。丘万兴考上暨南大学去广州上大学,而刘玉燕来到柳州参加工作,感情的维系只能通过书信。
“那时候通讯和交通不发达,一个星期才能收到一封信。”刘玉燕说。即便是这样,两人的感情也在你来一封信、我回一封信的过程中逐渐升温,确立关系。那时候,除了书信,只有等丘万兴放假的时候,坐上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柳州,两人才能见上一面。
盼着盼着,丘万兴从学校毕业,分配至河池天峨工作,两人还是只能维持异地恋的状态,一年中只有假期才能见上几面。1970年,即便仍在异地,两个“大龄青年”决定一起组建家庭。“在结婚前,在印尼,他的家人还特意去我们家提亲。”刘玉燕说,得到家长首肯,在中国的两人也进行了登记。简单请同事吃了一顿饭,两人在中国也有了家。
1972年丘万兴调到柳州工作,两人才结束了长达8年多的异地恋。
撇开小辈,云游四海“度蜜月”
“刚结婚的时候,其实生活条件还很困难,尤其是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孩子也没人照顾。”刘玉燕说,那时候,由于两人都要上班,大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只能托付给同事的妈妈帮忙照顾。
过日子不单是风花雪月,更多的是柴米油盐。
经过两人的努力,两人相互体谅、相互支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把平凡的柴米油盐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两个孩子也长大了。
多年来,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丘万兴和刘玉燕并不是整天黏在一起,但是陪伴彼此时总是互相充当对方的忠实粉丝,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即使两个人在家中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或冷场。
说起婚姻保鲜的秘诀,刘玉燕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双方彼此坦诚。刘玉燕有什么事都会与丘万兴说,丘万兴也决不对妻子隐瞒任何事。“双方都要付出。以心换心,要懂得对方的好。”
由于都是归侨,两人经常一起参加归侨聚会。在活动中,两人的感情也一直在加温。“我俩还喜欢一起出去旅游。”刘玉燕说,工作的时候出去的机会少,现在退休了,就想着把错过的风景补回来,重新“度蜜月”。
从年少相识,到举案齐眉、相守一生,至今,他们已携手走过半个世纪,诠释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澄澈、慢悠悠的车马邮件、一把钥匙配一把锁的爱情。
新闻推荐
消防人员正在紧张救援。李成佳摄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陆旺通讯员颜瑜)5月14日下午1时36分,贵州一名男子驾车到天峨县钓鱼,在下...
天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