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与油桐花海的“邂逅”□ 了 然 /文 王明福 罗升 卢致明/图

河池日报 2020-03-12 05:45 大字

2019年桐花节,游客欣赏桐花时的情景。

三堡乡的蓝衣壮少女。

打糍粑现场。

每年3月底4月初,就是天峨县三堡乡桐花盛开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桐花美得令人心醉。从2012年举办首届三堡桐花节至今,该县已连续举办了八届,2016年,三堡桐花节还获“全国最具民俗特色节庆创新价值奖”。如今,三堡桐花节已成为天峨的一张“名片”。

烂漫桐花引八方客

三堡桐花节,以高原蓝衣壮刺绣、山歌、婚俗、饮食等民俗文化为核心,以澄碧的河流和蓊郁的森林及云端上的蓝天之美为风景,以盛开千年的雪白桐花为意象,把从种植在地上的桐花变成植入人们心灵的图腾,向外推介,吸引各方游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个小伙子叫孟庆伟,2013年3月28日,他偶然收看到《广西卫视》一则介绍三堡桐花节的新闻:桂西北有座桐花山,每年暮春,漫山遍野大雪!“南方暮春还下大雪?闻所未闻!”第二天,爱好摄影的孟庆伟很好奇,立即背起相机,乘坐南下的列车。经过3天的行程,孟庆伟终于抵达位于广西桂西北的天峨县三堡乡的桐花山。眼前白皑皑盛开的桐花,让孟庆伟感到无比震撼。他忘了长途旅行的疲惫,拿起相机对着花海不停拍摄,完全陶醉于美景中。之后,他逗留桐花山,直至桐花完全凋谢。当年,正值三堡中学招聘教师,他毅然应试,且一试命中,欣喜若狂之余,他把在重庆任教的女朋友也“召唤”到三堡中学。如今,已8个年头,孟庆伟已和当地的蓝衣壮群众成为好朋友。孟庆伟说,他是花迷,每年暮春游弋在花海里,其乐无穷。

除了花迷们,对三堡桐花一往情深的,还有每年最先钻入三堡桐花山的摄影爱好者们。高原上一缕朝霞、一抹余晖、一片云彩、一颗流星;花海里一片花瓣、一朵花蕊、一张笑靥;花丛中一双彩蝶、一只飞鸟、一只松鼠……一切景致都被他们猎入镜中。

东兰有个叫黄甫康的摄影家,虽然年事已高,但每年桐花节他必到桐花山,而且提前一两天到达,在桐花下夜宿。他说,他不但能在晨曦中捕捉到桐花绽放的分秒过程,还能在半夜“听”出桐花盛开的微妙声音。黄甫康说,桐花很有灵性,也很善解人意,只要你用心静静地听,就能听出桐花盛开的微妙声。

桐花的前世今生

据说,三堡烂漫的桐花与远古的传说有关。蓝衣壮是云贵高原南麓凤凰山下古老的民族,延绵数百公里的凤凰山在蓝衣壮人心目中是一座神山,蓝衣壮人十分信奉。

凤凰山因主山峰形状极像老鹰嘴,所以叫鹰嘴山。相传,远古的时候,鹰嘴山盘踞着一只凶猛的苍鹰,苍鹰肆虐着山下村民的家禽,甚至刁走乳猪之类的家畜,害得村民很无奈,天天烧香,祈求上天消灭这只苍鹰。也许是村民心诚所致,上天派来一只凤凰赶走了苍鹰。为防苍鹰卷土重来,凤凰盘旋于鹰嘴山和柳夜坡很长一段时间。在盘旋中,凤凰俯瞰着在贫瘠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村民,心生怜悯,南飞之前,从嘴里吐出三粒珍珠,一粒落在拉琴沟,一粒落在马鞍山,一粒落在柳夜坡。这三粒珍珠分别是蓝靛籽、棉花籽、油桐籽。

凤凰南飞了,柳夜坡的桐花开了,雪白烂漫。千百年来,每年桐花盛开的季节,蓝衣壮家家户户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和野韮菜炒腊肉装进竹制的饭筐里,然后聚集到与凤凰山遥遥相望的柳夜坡对唱山歌,庆祝桐花盛开,祝福美好生活,延续至今。

传说是不朽的,史实是铁证的。

据《凌云县志》记载,唐朝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坡结三堡隶属岭南道邕管羁縻峨州,峨州州府就设置在今坡结乡中心校的大榕树旁。峨州所辖区域宽广,北到牙林(今南丹县月里镇的牙林村),南到南岱(今天峨县向阳镇平腊村布柳河流域)。如今,走进当年峨州所辖村寨的大户人家,还能看到造型精美的铜铸桐油灯桐油壶。三堡乡文化站的罗明珠曾多次深入大山原始森林腹地考古,从村落遗址挖掘出唐朝铜铸桐油灯桐油壶。

由此足以证明,油桐在盛唐时期已在坡结三堡一带广泛种植。据史料记载,唐朝的村组织,以四户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当时任职牙林乡的是一位九品文官,姓岑,他身着蓝靛衣,头戴色官帽,老百姓给他“九品官蓝鹊鸟”的美称,他所管辖的村屯,都要求“户植四百株”的油桐树,“户有灯八盏”的油桐灯。这在当时是一大进步,凤凰山下便是年年盛开着的桐花。这位九品官带领百姓种油桐树,点油桐灯,做好事,蓝衣壮人铭记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家家户户蒸五色糯米饭,杀鸭祭酒烧香,心里默念着“九品官蓝鹊鸟”,然后互相走访,祝福秋后桐果的丰收。这便是三堡蓝衣壮隆重节日“四月八”的由来。

难以割舍桐花情

传说已遥远,唐朝早逝去。亲历桐花盛开的我16岁离开家乡,但桐花那簇那朵,那情那景,还历历在目。

暮春,清明前后的家乡,是桐花热烈盛开的季节,景色十分养眼,让人仿佛进入雪白的世界。

秋末,家家户户的庭院、堂屋、火塘边,处处堆满桐果,客人进屋都不知把脚放到哪里好,主人便赔不是,说屋小地方窄,请多多包涵之类的话,弄得客人倒不好意思起来。

初冬,家家男女老少围着火塘,一边取暖,一边用铁制钩爪轻勾慢剥,一颗颗饱满的桐籽便跳进箩筐里,一个人一天可以剥满一箩筐的桐籽。

腊月,县供销社收购站的工作人员还在睡意朦胧中,听到山歌伴着驼铃声由远及近,就知道从四面八方驮运桐籽的马帮来了,大家便“烦躁”起来,因为紧张而繁忙的一天又开始了。这样的“惩罚”直到大年三十晚方才结束。收购员“烦躁”,桐农也很“苦恼”。拉马大队林尧生产队一陈姓人家,1976年,开荒种植100多亩油桐,1982年,大获丰收。因交通不便,林尧到三堡公社收购站30多里路,家里只靠一匹老马驮运,一天一次,而且早起晚归两头黑,1万多公斤桐籽何时才驮运卖完,陈家很是“苦恼”。

那时,三堡未通公路,供销社就组建了一支60多人的马驮队,人称“马帮队”。“马帮队”日夜兼程赶120多匹马,负责驮运桐籽到南丹县月里转运站。每匹马脖子上都系着一把铃铛,铃铛一响,马帮来!庞大的“马帮队”就像一条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的“长龙”,“长龙”过处,悦耳铃铛,蔚为壮观。

有桐籽不愁点不上灯火。记得吃工分的年月,我家贫点不起煤油灯,父亲便到荒地里拣来野生桐籽,剥壳后把白生生的桐籽埋进火灰里闷烤熟透,待十来分钟后取出,用铁线串起插在祖上遗留下来的桐油灯上燃烧发亮,三五颗桐籽便能驱走一个漫漫的长夜。那时,我的“晚自习”便这么过来。至今,我仍忘不了那夜夜照明我夜读的桐籽。

“油桐造福了三堡,桐花美丽了三堡。油桐,从过去单纯的种植收果卖钱,到今天科学种植,并且发展成赏花经济,这是一次变革、一次飞跃和进步。”三堡乡乡长韦玉逢说,一直以来,三堡乡历届政府都在努力创建“全国特色桐花小镇”,加大油桐,以及格桑花等花卉的种植,打造万亩“云上花海综合田园体”的赏花经济产业。近年来,三堡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让美丽的三堡更添殊荣。

新闻推荐

设立临时党支部 做好防控工作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峨县岜暮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农村党员投身一线,在全...

天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