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作协主席东西: 写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昌都市报 2019-09-26 00:42 大字

作家简介 东西,原名田代琳,1966年3月出生于广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东西作品集》(8卷)等。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凭《后悔录》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2005年度小说家”奖,凭《篡改的命》获第六届“花城文学奖·杰出作家”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部分作品翻译为英文、法文、韩文、?

好作者都在关注现实,好作家也都贴近时代。不管他是写过去还是未来,但是他的内心是与今天的社会、今天的现实贴近的。否则,他的表达是空转的。即便他是写科幻小说、穿越小说,他都是在表达此刻的心境,是一个作家置身于这个时代的外化。

文/本报记者林红图/罗予婕

20日下午4点,飞机在西昌刚一落地,东西立马微信回复,“好的,我到了宾馆以后休息几分钟,你就可以采访了,好吧。”

这次到西昌参加“2019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暨‘文学扶贫看凉山’”活动,行程紧,但他还是如传说中那样谦和,第一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从1998年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开始,东西在中国文学界可谓声名鹊起。之后,他的文学创作顺风顺水,获奖无数——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长篇小说《后悔录》获“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篡改的命》获第六届“花城文学奖·杰出作家奖”;《私了》荣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瑶族乡洞里村谷里屯,是东西的家乡,和凉山一样,曾经封闭、落后、贫穷。

村子坐落在半山,只有十几户人家。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公路。东西是幸运的,虽然父母不识字,但始终教导他好好读书。在天峨县上高中时,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写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大批作家从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繁荣。在河池师专读书的东西,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及小小说。“我们清楚地知道写作可以改变命运,在我们的前面有很多、无数的作家,就是因为他写作,获得了进入城市的机会。”

毕业后,东西分配到天峨县中学担任语文老师。期间,他的写作从未间断。随着作品广泛发表,他在县城小有名气,调入河池日报后,写作空间更广阔了。之后,他调入了省城南宁。

1997年,为推动广西文化繁荣发展,广西在全国率先推行作家签约制度,包括东西在内的一批广西青年作家从此专注创作,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如今,东西是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在广西民族大学任教。

贫穷激发想象,

少年时的文学梦特别纯粹

记者:老师的笔名很特别。因为在四川,“东西”这两个字有点贬义,我特别好奇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东西:“东西”这两个字含义丰富,也有个性。东奔西跑、东张西望、东涂西抹、东成西就,所以含义很广。

起这个笔名首先是好记,很怪异;然后是一种很低的姿态,有那么一点叛逆性在里面;第三则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起这个名字要有一定的勇气,既然选择了这个笔名,那就一定要好好地写作才能对得起它。

第一次用这个笔名是在短篇小说《幻想村庄》上。当时《花城》杂志的编辑专门写信给我:如果你只是打算玩票,就随便了,如果你准备一辈子写作,那么你一定要用这个笔名。

记者:您的人生经历,无疑是一本励志的教科书,你最想告诉那些和你有相同起点的爱好文学的年轻人什么?

东西:我的家乡跟贵州交界,四面都是山。凉山也是四面环山,这样的地方可以出作家,是大山锻炼了我的想象力,包括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

我发现,贫困地区的孩子对文学的梦想特别纯粹、特别强烈。

现在有一个流行语“贫穷限制想象”。错,我认为“贫穷激发想象”。莫言先生说,他的想象力奇绝,就是当年饥饿逼出来的,饿得两眼晕花的时候,想象力特别丰富。我们现在已经解决了温饱,但这种大山激发的想象力还在。我的小说《目光愈拉愈长》,一个人的眼睛是可以穿越山川、天空、大地、河流,看到很远的地方,这就是对山外的想象,这就是文学的想象。我觉得,这种想象力就是文学的基本能力。

一个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看不到四面环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要好,因此,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没有贫困地区的孩子那么强烈。那种热烈的期待,就是文学的种子。

“登高不被青山挡,行远方知流水长”,这是我为家乡中学拟的一副对联,用这副对联来形容我们的山区,以及从山区走出去的孩子们的状态是非常合适的。

惟有坚持,

写作才会走得更久更远

记者:现在凉山也有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但他们大多比较迷茫,找不到坚持的方向。

东西:爱好写作,然后坚持,我们的文学梦才不会断掉。

我读高中的时候就喜爱写东西,大学考的师专,毕业后,当过秘书、在报社当过编辑,我一直喜欢写作,我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能力,这是我的内在动力。当我的写作小有成功以后,就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坚持下去,20多30年了,我就一直在写,从当老师到现在任广西作协主席、在大学教书,我还在写,不停地写,要成功,写很重要,不要掌握了技巧才写,有了激情就要一直写,这很重要,坚持写,你有可能会成为一位好的作家,如果你不写,你只停留在梦想,那么你就很难成功。

我们的写作动力在哪里?其实,写作是有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获奖、评论家的表扬、粉丝的多少等等都是外部动力。但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们是受内部动力驱使的,如果作家平衡不了内外动力的关系,就很容易被外部动力牵着走。写作不能全靠外部动力推动,遇到困难时要启动内部动力。

所以,凉山的朋友如果要写作的话,你们还是要回到内部动力,暂时不要受太多干扰,而且只有内部动力起作用,才会让我们走得更久更远。

关注现实,

是好作家置身这个时代的外化

记者:您的作品多紧贴时代、关注生活、反映当下,您对文学记录、推动时代发展、民族进步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如何看?

东西:凉山是诗人吉狄马加的家乡,他是凉山文学创作者的榜样,还有很多诗人和歌手,从这里走出去。我虽然读得不太多,但这里的地貌跟我的家乡非常近似,山区文化资源丰富,创作的营养非常多,对这里的作家来说是幸运的,但同时也是一个考验。为什么?因为文学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跟世界的沟通,而不是只躺在文学资源上自娱自乐。

其实,好作者都在关注现实,好作家也都贴近时代。不管他是写过去还是未来,但是他的内心是与今天的社会、今天的现实贴近的。否则,他的表达是空转的。即便他是写科幻小说、穿越小说,他都是在表达此刻的心境,是一个作家置身于这个时代的外化。

记者: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呢?写作有没有好的方法?

东西:作家要不停地写,写着写着就会找到写作的办法,而不是空想。那种要想到惊世骇俗的点子才动笔的写作方法,不适于大多数的写作者。

现在一些作家对现实的写作是虚焦的,根本不关注现实,或者说写出的人物与现实心态毫无关系。这被标榜为“为艺术而艺术”。但我认为作家要关注现实,这当然也遇到了反驳,他们说“干嘛要关注现实?我写作就是为了逃避现实”。作者逃得掉吗?我认为逃不掉,即便是科幻的穿越的历史的小说,作者写的也是现实的心境。

确实,文学的标准有千条万条。其中忧伤、悲痛也是一种。彝族的文艺作品比较忧伤,有的忧伤的歌曲我听起来却非常舒服,甚至在忧伤中感受到幸福。这说明,我们的审美要多样化,天天吃甜食也会腻的。如果吃点苦瓜,再来吃石榴,那石榴就特别甜。我们看电影《2012》,并不是希望地球发生这样的灾难,而是让人看过之后感觉到活着很幸福,庆幸没有这样的灾难发生。

文学很复杂,正如卡夫卡讲的,“我写的不是我说的,我说的不是我想的,我想的不是我应该想的……”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的饥饿期,作家们面对满桌的文学素材会毫不犹豫地扑到餐桌上,吃得很起劲,甚至吃相难看。现在,作家们面对那么多文学素材,却无从下嘴,是能力不行或是自己想多了?也许单纯一点,更能写出好小说。仅仅是也许。

文学扶贫,

广西和凉山一样活动比较多

记者:广西和凉山,同为少数民族地区,广西也有脱贫攻坚任务,你们在文学扶贫方面开展了哪些有益的尝试?

东西:我们搞了一些文学扶贫活动,作家公益讲座,把文学带到贫困地区去,把我们的写作经验、阅读体验,理论家的文学知识、文学理念带到那里去,让他们听到,相互交流,和贫困地区有文学梦想的青年建立关系,对他们进行指导性帮助。

和凉山一样,广西也有扶贫采风活动,今年还搞了几次。去扶贫县,关注扶贫工作,写了一些文章,甚至出了一些书,宣传当地的旅游、文化。

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广西作家协会最近评出了30名40岁以下的作家进行创作扶持。评选过程也是对年轻作家摸底的过程,广西有一群潜伏于民间的80后、90后写作者,是广西创作的生力军。

当然,文学扶贫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作家们用手中的笔描写当地的扶贫工作,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人们在扶贫工作中的努力。

记者:在您近期的创作中,有没有专门涉及到扶贫题材的写作计划?

东西:每个作家有每个作家的写作特点,我的创作计划中,目前还没有直接写扶贫题材的。

我们每个人都走在向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这样的人物,我的作品里是有所反映的,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不是那么直接。我认为,凡是作家写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就是写扶贫或者说写脱贫。

新闻推荐

天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本报天峨讯天峨县岜暮乡新洞村自划分网格化管理以来,以村民生活圈为服务范围,以小事为抓手,以村民为主体,以参与为核心,通过开...

天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