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脚走出自强路
本报记者韦继川通讯员黄元松
“我有新房子住啦。是党和政府让我过上了好日子!”近日,田光银接过亮晶晶的房门钥匙,逢人便夸共产党好,帮他实现了自己曾给老伴许下的诺言。
今年51岁的田光银,曾是天峨县八腊瑶族乡纳碍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他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靠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但摆脱了贫困,还带领更多的贫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
田光银出生在八腊瑶族乡甘洞村纳号垞屯,全家有5兄弟,他排行老大。因为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就辍学,农忙时做农活,农闲在附近打短工挣钱,供4个弟弟读书。
记得刚进县城打工时,他连续几天白天上班,晚上睡在市场卖猪肉的水泥案板上。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县城有一套房子,开心得笑醒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12月,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田光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变成了一个四级肢体残疾人。面对残疾和满身的债务,他一度万念俱灰:这漫漫人生路该如何继续走下去?
不久,经媒人介绍,田光银认识了纳碍村大坪屯诚实善良的女青年姚凤英。姚凤英父亲聋哑,还赡养同样聋哑的姑姑,一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光银挑着一袋换洗衣服,在欢快的爆竹声和父老乡亲的祝福声中住进了一栋破旧的茅草房,成了姚家的上门女婿。
新婚之夜,田光银给妻子许下诺言:“这辈子我要让你吃香喝辣,住县城的房子!”
“家里两个聋哑人,又添了个跛脚的,我看这家怎么翻身!”刚到姚家不久,田光银总隐约听到一些村民在身后指指点点。
“跛脚怎么了,我不相信摘不掉这顶贫困帽!”从不服输的田光银暗下决心。可是,外出务工没人照顾老人小孩,在家发展产业没有经济基础,怎么办?思量后,田光银、姚凤英夫妇把眼光投向四周的荒山。
种啥?种哪?到了山上夫妻俩一脸迷茫。这时,田光银想到了“娘家”——县残疾人联合会。
“好呀,我们支持你!”天峨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王泽伟的话让田光银吃上了“定心丸”:技术、苗木、化肥、农药……只要他缺什么,县残联就支持什么,而且连扶两年。与此同时,帮扶干部还帮助田光银申请了5万元的3年免息贷款。
有了“娘家人”和帮扶干部的支持,田光银“吃山”的信心倍增,夫妻俩起早贪黑到山上鼓捣。2012年3月,终于将种在么老(地名)的28亩老化油茶林砍掉,栽下3000多株龙滩珍珠李苗。
2015年,龙滩珍珠李开始密密麻麻挂果,当年收获。第二年,仅卖珍珠李果一项收入,田光银一家净赚7万多元,摘掉了“贫困帽”。去年,田光银卖果纯收入超过8万元。
种果摆脱困境的田光银,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想到引导带动周边的残疾人、贫困户等群体种果致富。
提起田光银,大坪屯残疾人王应高竖起大姆指。2015年2月的一天晚上,正当他为养家糊口借酒浇愁时,田光银主动登门找到他,动员他到离家500米远的达芒沟(地名)自留地种植18亩龙滩珍珠李,并表示有困难一定尽量帮助。
田光银为王应高一家争取到县残联的“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扶贫项目,并从打坎、施肥、除草、剪枝、疏果、嫁接,一项项、手把手传授技术。
“今年我家的果树也挂果了,我忘不了田光银的好!”王应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得到田光银技术帮扶的何止王应高一人。在辐射带动和影响下,几年来,田光银先后培训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多人次,引导当地3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先后共种植龙滩珍珠李、油桃、核桃等600多亩。他还无偿提供果苗、枝剪、果锯等,并发放宣传和技术资料。
新闻推荐
天峨讯9月10日,天峨县举行新兵入伍欢送仪式,来自全县各乡镇的71名新兵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祝福和嘱托光荣启程,奔赴军营(如上...
天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