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蓝”越来越亮眼

河池日报 2020-08-26 21:18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在市中心城区,为控制粉尘污染,城市综合执法、公路、农机、运管和交警等部门组成市中心城区粉尘整治长效工作组,负责对城区货运车辆通行存在脱落、扬撒漏、车轮带泥造成道路污染等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整治。

上半年,市中心城区累计开展道路扬尘联合执法检查182次,检查货运车辆613台次,查处城区车辆运输脱落扬撒漏行为34起,现场教育纠正车辆驾驶员550余人次。通过持续规范和整治,市中心城区车辆运输管理逐步加强,“扬撒漏”现象明显减少,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同时,持续推进全市“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散乱污”企业468家,已开展整治459家,其中,依法拆除违法违规“散乱污”企业17家,关闭114家,取缔60家,责令停产整治8家,责令限期整改252家。

加快推进秸秆禁烧方面,河池市加大巡查执法力度,现场处置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等行为273起。

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河池市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排污许可、环境统计、饮用水环境管理、入河排污管理、自行监测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做好企业持证排污工作,是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的有力措施。上半年,河池市创新工作模式,提前完成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任务。截至6月20日,全市共发证353家,发证率100%,提前102天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发证加权分排名全区第一。

2019年、2020年河池市河长制工作连续两年排名广西第二,这是河池市打好碧水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表现。

开展河长制工作以来,河池市实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实现江河湖库河湖长制全覆盖,明确各级河长2875人。2020年,河池市增加建设40个市级在线视频监测点,河道巡查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同时,大力推广运用河长通APP巡河新机制,各级河长通过APP上报发现的问题,实现河长通APP巡河常态化。

饮用水环境管理方面,河池市组织开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针对3月份开始多次出现锑超标的南丹接龙潭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部门到现场指导开展相应应急处置工作,下达停止使用该水源的紧急通知,并现场调查核查超标原因。

日常监测管理方面,河池市着力开展市级生态环境监测、拉浪自动监测站运营维护服务、农村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监测等工作,全面监控水质达标情况。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今年1月至7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河池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名列全国第八、广西第三;7月,河池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一。

上半年,全市45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1个县(区)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

净土保卫战有序推进

河池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煤矿资源,长期以来,由于粗放式开采和冶炼,给部分区域土壤造成一定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今年以来,河池市生态环境部门在全力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据了解,2016年至2020年,河池市共获得中央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9.3亿元,实施65个项目建设。截至今年6月,已完工项目28个,正在实施项目37个,共拨付资金4.54亿元。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河池市启动生态环境系统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问题整改“百日攻坚战”行动,从2020年5月22日起至8月底,利用100天时间,推进反馈问题整改,建立问题督察督办机制,细化整改清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国家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面,上半年,河池市共检查6个县(区)43个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为精准核算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打下基础。截至6月底,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完成面积67.57万亩,完成率64.09%。

新闻推荐

河池农家书屋覆盖8万搬迁群众

本报河池讯(记者/廖庆凌)河池市在易地搬迁人口比较密集的安置点规划建设农家书屋,今年以来,河池市新建成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