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盲道让道,彰显城市文明 谭 珺

河池日报 2020-05-25 05:49 大字

近段时间,记者在金城江城区南新路、金城路等主干道走访发现,这两条道路上都设有盲道,但盲道被侵占的现象十分普遍,并且常态化,直接影响到盲人的安全出行。(5月19日《河池日报》)

盲道是为了保障盲人安全出行而专门设置的特殊道路,更是盲人单独出行时可以依赖的“导航线”。城市的盲道建设是否人性化,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也是市民文明水准的体现,体现一座城市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然而,城市里不少的盲道却成了“停车场”“菜市场”,甚至是“办公区”。健康人在“繁忙”的人行道行走都颇为困难,更何况盲人?还有人认为,盲人是社会少数群体,盲道利用率不高,偶尔占用无大碍。试想一下,若人人都“偶尔占用”,久而久之,盲人还有路可走吗?可见,盲道被侵占成常态,盲人失去对盲道的信任,折射的是社会对视力障碍者的漠视和对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侵害。

确保盲道畅通,需要刚性的法规约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2012年出台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严格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占用盲道。盲道建设和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摸排盲道上的安全隐患,不光保证盲道无障碍,还要探索更具人性化的细节设计,为盲人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畅通举报渠道,严格惩治违规占道行为,从法治的角度切实保护盲人的合法权益。

关爱关照残障人士,社会各方还应自觉关怀。如今,大多数人对弱势群体持有一颗同情之心。在公交车上,我们常常看到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这样的人文关怀是长期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果实。如何让精神文明建设的光芒照射到盲道上,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媒体的宣传,更需要民众树立盲道意识,从内心深处尊重和关爱视力障碍者,把保护盲道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举手之劳,让道路畅通,让关爱无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照顾到盲人朋友,彰显城市文明。

新闻推荐

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金城江区“三变改革”为乡村振兴助力

本报河池讯(记者/韦鹏雁通讯员/黄毅)5月10日中午,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岜烈村拉旦屯的数位村民,顶着烈日来到村旁的藕田养鱼...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