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红衣哥”走红网络 彰显城市文明新高度谭丽娴

河池日报 2020-05-11 05:57 大字

日前,一外地司机驾车经过金城江城区斑马线时,因低头操作导航分神,撞倒一对过街的行人,丈夫被撞倒甩在路边,妻子被卷入车底生死不明。千钧一发之际,一名身着红衣的在附近施工的普通工人,放下工具,飞奔前来加入救援队伍。监控视频显示,在险情发生后,共有27名过路市民主动过来救援,他们虽然互不相识,却为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徒手抬车,仅用33秒时间,便将受伤女子从车底救出,为医务人员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事故现场监控视频在网络上公开后,奔跑救人的“红衣哥”悄然走红,无数河池人被他的善行义举感动得热泪盈眶,腾讯新闻、新浪网、抖音等网络媒体平台纷纷进行报道,朋友圈大量转发,人们用无声的行动,为这名普通的红衣英雄点赞。河池日报微信公众号为此发声:“红衣哥,你奔跑的样子真帅!”网友们纷纷评论:“愿伤者早日康复,也为无名英雄点赞。”

“红衣哥”的存在,彰显当前价值多元化时代的人性光辉。当前,网络高速发展,信息即时传播,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诸如“看见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类事关价值选择的讨论常见诸网络,令笔者记忆犹新的发生在9年前的广东“小悦悦事件”,引发全社会关于“人心冷漠”的大讨论,至今余波未散,对当代社会公共道德良知的拷问仍未停止。

在这起“抬车救人”事件中,面对车底生死不明的伤者,众多路人放下顾虑、抬车救人之举,与当前部分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精致的利己主义”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在陌生人遭遇危难之际,27名路人选择不做冷漠的旁观者,而是本着内心深处的良善,急人之所急,第一时间伸以援手助人一臂之力。短暂的33秒时间,他们救起的不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更救起了在有些人心中飘摇不定的价值选择体系;他们抬起的不仅是车子,更抬起了社会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

“红衣哥”的出现,刷新了河池城市文明建设的新高度。在这起事件中,“红衣哥”在监控摄像头下奔跑的身影分外醒目,成为了27名路人集体文明行为的显著标志,更成为了河池城市文明建设的鲜活“塑像”。这条“抬车救人”的新闻,被各媒体平台大量转发,在一片点赞声中,“红衣哥”也在网络悄然走红了,这背后,是无数人对良心善举的无声支持,更是城市文明在人们心间的一次集体接力和扩散。

近年来,河池市大力创建文明城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诸如此类的“暖新闻”也越来越多,给笔者带来了启发。笔者认为,城市文明的高度,不仅仅体现在高楼广厦,更应体现在群众价值观的提升。《荀子·大略》说:“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仁义礼善,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适用于古代,对现代社会也同样重要。城市文明的高度,离不开每个人的行动自觉,个人做到秉承仁义礼善,则城市文明必然上档进位,这才是创建文明城市真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人人皆利己,道德大滑坡,一方有难,其他人都选择袖手旁观,不愿或不敢伸出援手,城市将毫无温情可言,人们离美好和谐的理想社会只会越来越远;反之,如果每个人都心存善念,将善意通过行动传导给身边人,为身边人带去一点温暖和感动,久而久之,心和心就会因为爱而靠得更近,人际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和谐,城市文明自然蔚然成风。

“红衣哥”成了人人点赞的网红,在此,笔者也要给视频中其他参与救人的无名英雄点个赞,并希望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白衣哥”“黑衣哥”在这座城市出现,他们可以是抬车救人者,也可以是雪中送炭者、扶危济困者。总之,我们不应止步于只做城市文明的“点赞者”,更要做城市文明的“参与者”。当人人都能秉承本心,仁义礼善,用善念护佑自我,用善行温暖社会时,个体成长才能拥有更健康的文明土壤,城市建设发展才能牢牢把握文明前进的方向,社会发展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新闻推荐

河池脱贫攻坚一线的青春力量

编者按一百零一年前,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席卷整个中华大地,五四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炬,照耀大地,照亮前路。一百年后...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