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视市人民医院隔离区 层层防护下的危险与守望本报记者 龙 隆

河池日报 2020-02-03 05:42 大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全体人民众志成城共战疫情,在这场不能输的战斗中,在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无疑是奋战在最前线的斗士。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已经进入最关键时期,一线医务人员现状如何?患者在隔离区的情况怎么样?2月1日下午,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隔离区直击救治一线的真实现状。

市人民医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收治着金城江区的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隔离区设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外。隔离区大楼外,附近居民生活一片平静,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车辆经过。隔离区内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疫情发生后,这里成为最神秘的战斗堡垒。

“昨天,我们经过严格筛查,有11个疑似病例解除医学观察,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后出院。今天又有几名疑似患者被送来隔离就医,治疗的压力还是很大。”市人民医院传染科副主任黄中元介绍说。

2月1日下午,黄中元需要给一名刚刚入院隔离的疑似病例进行取样。据了解,这是隔离区风险最大的一项工作,隔离区内医务人员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传染科共设置有清洁区、缓冲区和隔离区,每个区域之间设置了缓冲地带用以消毒和穿戴防护用具,每进入一个区域,防护的级别也越高。在缓冲区的墙上,张贴着进入隔离区的10个步骤,穿戴N95口罩、帽子、隔离服、手套、连体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鞋套……穿戴好所有的防护用具需要15分钟左右。

虽然市人民医院传染科是疫情防控物资供给的重点优先单位,但是这里的医疗物资依然十分匮乏。记者在缓冲区看到,白色的隔离服因为反复高温消毒和重复多次使用,拉链已经扭曲变形,不少隔离服甚至无法拉好拉链。连体防护服属一次性使用。但因防护服奇缺,医务人员便在防护服外再多穿上一件一次性手术衣,对防护服加以保护。这样防护服在进行消毒后,还可以多用几次。

穿戴好防护服后,黄中元进入疑似病例房间进行取样。黄中元将取样用品伸入病人咽喉部,直接吸取分泌物作为样本,这一操作容易导致患者咳嗽。由于取样时,黄中元必须近距离观察患者咽喉部,如果患者咳嗽,飞沫会直接喷射至黄中元的防护面罩上。这项工作如果防护不到位,医生极易被病人感染。取好样之后,黄中元将样本交给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由他们进行检测。

黄中元说:“我们的职责是收治疑似病人,经过严格筛查排除或诊断病人,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治疗,防止重症病例的出现,遏制疫情的蔓延。”

在隔离区内,患者都是独立隔离,大部分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不少患者还会跟前来查房和送药的医生、护士有说有笑。目前,隔离区收治的病人大多数状态平稳,“继续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疫情。”这是医务人员给病人鼓励最多的话。

当天下午,隔离区内另一名忙碌穿梭的医务人员是蒙连菊,她是一名护士,也是一位党员。蒙连菊在隔离区一呆就是6个小时,由于必须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更换麻烦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她工作期间不能上厕所,也几乎不喝水。

蒙连菊的工作主要是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给病人配送药物等。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每接触一名病人后,她都要用酒精消毒,反反复复。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她用酒精消毒了多少次也不记得了。

在隔离区容易让人感觉压抑,有的病人刚被隔离时会发牢骚、闹脾气,甚至辱骂医务人员。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蒙连菊还得照顾安抚病人的情绪,虽然有时很委屈,但她们都默默坚守着身上的这份责任。

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持续发力,虽然存在感染病毒的风险,但市人民医院隔离区内的10名医生和22名护士选择了坚守岗位,全力奋战,直至疫情解除。

新闻推荐

河池市暂停省际包车 和驾培机构培训工作

本报讯(记者高东风通讯员唐维祯)1月28日,记者从市道路运输服务处获悉,为有效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自1月27日起...

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河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