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圩37名镇干部扛编织袋住村扶贫 仅1个月,走访农户1286户,累计解决医疗、低保等难题137个 本报记者 张锐锐 通讯员 韦福珍 文/图

河池日报 2019-12-06 09:41 大字

日前,几张金城江区九圩镇党政干部肩扛编织袋进村扶贫的图片在多个微信工作群走红,微友们纷纷点赞说:“这是搬家的节奏?”“为扶贫,镇干部真拼。”

记者了解到,这是11月27日一大早,几名九圩镇党政干部用编织袋“搬家”去住村扶贫时,被同事“偷拍”并传到网上。而扛编织袋住村扶贫的工作,九圩镇37名镇干部都经历过(见上图)。

九圩镇辖25个行政村(社区)。2015年精准识别时,全镇共有贫困人口1972户7314人,是金城江区行政村(社区)和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今年11月,九圩镇创新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住村工作制度,组织镇干部采取上门走访、议事约访、集中接访、跟踪回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镇贫困户进行大走访,通过走访,向贫困群众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听取群众意见诉求、解答政策咨询、加强感情联络、发现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为群众及时排忧解难。

“九圩镇村多且分散,有些村距离镇政府20多公里,往返一次要1个多小时,加上农户分散,不利于开展工作。所以,我们要求镇领导干部带头住村,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与贫困户拉拉家常,及时发现脱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共商脱贫大计。”镇党委书记廖斌说,镇里给12名班子领导和25名干部每人发1个大编织袋,方便装上棉被、衣物和洗漱用品,住到联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今年66岁的虎洞屯贫困户何光亮,长期患慢性病,妻子仁木兰69岁,精神残疾。7年前,其儿媳因无法承受生活的贫困,丢下2个年幼的孩子,离家出走。前不久,其年仅35岁的儿子何通福患病离世,一家老小生活从此失去了经济来源。

得知情况后,11月27日早上7时,在九圩镇拉架村住村的廖斌早早出发前往何光亮家中走访。这是住村不到1个月,廖斌第3次来到何光亮家。

“儿子年纪轻轻就离开了,我们也很难过,你们两老要保重好身体,孙子孙女的日常需要你们照顾。”廖斌安慰着满脸愁容的何光亮说,“根据你家的困难,我们帮你向民政部门反映,争取将低保调到A类,这样你们祖孙4人的基本生活就有保障了。”

今年11月下旬,何光亮家的低保从B类调到A类,全家每月共获得低保金1240元。“太感谢政府的帮扶了,让我们一家老小不再为柴米油盐发愁。”何光亮感激地说。

覃仁年是2015年的退出户,3个女儿已外嫁,只剩他和妻子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妻子韦孟贤患了卵巢癌,家庭经济负担大。12月2日,听到驻村工作队提到覃仁年家的困难后,九圩镇镇长田东鸣也扛着一个大编织袋前往他家,详细了解韦孟贤的治疗情况、医疗费用,要求驻村工作队及时联系民政部门帮她申请大病救助金,并组织村民代表讨论决定该户是否符合纳入低保救助。

经评议和审核,今年11月下旬,覃仁年家每月获470元B类低保救助金。“党的政策真好!以后基本生活不用担心了,感谢田镇长和驻村工作队的关心。”覃仁年感激地说。

“年底脱贫攻坚任务加重,镇干部到村里住村以后,帮我们分担了很多工作。”拉架村第一书记韦翠恋说,拉架村今年要整村脱贫摘帽,镇干部住村以后,人手足了,工作做得更细更扎实,她对脱贫摘帽更有底气了。

“住村走访会让党员干部工作压力增大,但能精准为扶贫工作把脉,帮群众找准解决难题的措施。”廖斌说,镇里正在进行年底大走访,要求每个农户家都走一遍,有特殊需要则随时去。

据介绍,九圩镇住村工作制度开展仅1个月,全镇住村党员领导干部共走访农户1286户,累计解决医疗、低保、办理慢性病就诊卡等难题137个,深受贫困户的欢迎和称赞。

新闻推荐

河池 做大做强康养产业

本报南宁讯(记者/吴丽萍)河池健康旅游资源丰富,被评为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河池片区)5个县被评为...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