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老人口袋当“提款机”剑 评

河池日报 2019-05-13 01:00 大字

近日,本报刊登《保健品坑老“温柔陷阱”何时休》一文,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文章讲述,在金城江城区,某小区大院几乎成为各种老年人保健品或保健器材的推销市场,招牌林立,各种忽悠老人的广告五花八门。每天早上近百位老人进入大院,由营销人员引领,有的做免费保健理疗体验,有的聆听“健康讲座”。活动结束,多数老人获得商家赠送一两个鸡蛋等小礼品,有的老人则直接从商场购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保健品”或“理疗器材”回家。

这样的营销场面,不仅出现在金城江城区多个小区或居民楼,而且已经延伸到河池其他县城区及部分乡镇街道。

“一台电位治疗仪可以辅助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每天吃两粒保健品,不用吃饭,不但减肥,而且精力旺盛。”……对于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来说,这样的宣传,无疑是最大的诱惑。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养生意识不断增强,我国保健品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保健品与药品有明显的区别。保健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合特定的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只要是国家批准的保健品,都有相应的“蓝帽子”标记,并在保健品的包装上面都要求写“本品不能代替药品”。对于老年人来说,根据身体需要,适当服用一些保健品,对于疾病预防和维持健康具有较好作用。

但是,由于保健品存在巨大市场和高利润空间,催生了一系列市场乱象:药酒治百病、火疗治癌症、保健品无病不治、保健品虚假宣传无孔不入等。

为何老年人喜好购买保健品?有专家分析,一是身体需要,因为保健品有补充营养、促进血液循环、补钙、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二是得到心理安慰,认为保健品能治疗疾病,推销人员情感式推销,不买感情上过不去。三是有一定积蓄,有钱购买。

保健品市场乱象,也让不少老人过度相信虚假宣传,盲目迷信保健品的功效。有的老人不听子女劝阻,拿出所有积蓄购买保健品,有病不上医院治疗,乱吃保健品,丢财丢命。有的老人还被动或主动加入保健品传销组织,发展下线,不能自拔,害人害己。

市场上,不少保健品和保健器材,本身具有一定保健功效,成本只有几十元或几百元,但是,通过营销人员采用免费小礼品诱惑、情感销售、层层“洗脑”等手段忽悠,卖到老人手上就变成几千元或几万元的产品。

有媒体报道,某老年肿瘤患者,因相信某虚假保健品大肆宣传其产品拥有“把肿瘤饿死”的神奇功效,每天只服用该保健品,不吃饭,不医治,结果病入膏肓,令人惋惜。像这样迷信和过度依赖保健品的老人不在少数。

笔者一位邻居,70多岁,患多年糖尿病,每天早上他都准时到某保健品销售门店报到,不是听“健康讲座”,就是免费体验电疗仪器。过年过节时,门店销售人员还买水果到家里问候。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学习”,老人不仅买回一堆“降血糖保健品”,还花一万多元,买来一台电疗仪,无论子女怎么劝阻都没用,老人就觉得销售员比子女还关心他的健康。

不少商家正是抓住老年群体认知能力下降,判断能力不足,对身体健康状况缺乏信心等弱点,采取哄骗等手段,让老人“主动”掏空积蓄购买高价保健品,让不少家庭负债度日,父子成仇、母女反目。

最近,河池市按照国家、自治区统一部署,集中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4月15日,全市共检查“保健”类店铺474个;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18次,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4.54万元;立案查处案件3件,案值6.2万元,罚款7.05万元。其中,被立案查处的一起案件,发生在某乡镇,商家以会议营销的形式,向前来“听课”的老人宣传某款电疗仪具有全身通血管、净化血液、排毒等功能。

执法部门透露,由于不法保健品营销组织的销售手段不断升级更新,多数通过口头宣传、含糊宣传哄骗老人,不留下印刷资料,取证十分困难。

如何让利用保健品“坑老”骗局不再上演,除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营之外,对于老年人来说,一方面要有身体机能逐年衰老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诈骗意识,购买保健品时要通过正规途径,认准国家批准的“小蓝帽”产品,注意用法用量,千万不要相信“包治百病”,更不要贪小便宜。

针对每天仍有不少老人蜂拥而入保健品门店,聆听“健康讲座”或体验电疗现象,笔者认为,商家销售人员不仅要从法律层面规范自己的行为,更要从良心上,从道德层面审视自己的言行。如果是向自家老人推荐保健品,你也以这样的方式推销吗?

新闻推荐

河池大力推进“数字政务”建设 “简易办”让群众省心省事

本报河池讯(记者/廖庆凌)“公积金贷款发放时间由原来的18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缩短放款时间61%,比自治区规定的10个工作...

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河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