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池”乡村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乡村有活力 群众享利益
本报讯(记者高东风通讯员林莹)自“美丽河池”乡村建设活动启动以来,河池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全市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自活动开展以来,河池市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模式,采取“政府补助+项目支撑+社会捐助+群众参与”的方式,筹措资金10亿多元,购买环卫设施设备,兴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完善保洁员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规范化,全市1648个行政村27806个自然屯基本实现保洁员全覆盖,财政每年安排的农村保洁员补助经费达4000多万元。同时,在全市推广“巴马经验”(保洁员补助筹措机制)、宜州“党领民办、群众自治”工作模式、凤山“零烟雾”垃圾焚烧炉建设工艺等,推动乡村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加大经费投入,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逐年提升。抓好道路硬化建设,2018年,全市道路硬化总投资12.66亿元,农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抓好环卫设施设备建设,已建设3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39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垃圾围河堵塘、村庄污水横流、养殖粪污乱排乱放状况得到有效改变;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两年来解决了68.1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9.5%,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此外,抓好特色村镇建设,全市54个村屯列入广西第二批乡土特色示范建设(2016-2018年),46个行政村获评全国首批绿色村庄。乡村生态的改变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效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了一批以民族特色、有机农业、多彩田园、古村古镇、红色之旅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村屯,让群众既脱贫致富又享受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民”专项活动服务农村群众。“产业富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河池市以“十大百万”扶贫产业为抓手,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并指导村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基础便民”创新模式,扎实推进改厕改厨改圈工作。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缺乏技术、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难题,推行以“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的改厕改厨改圈工作模式,由农户委托公司代为建设,待验收合格后由银行将补助款划拨给公司,加快推进农村“三改”工作,初步实现整屯覆盖、整屯推进、整屯受益的良好局面。“互联网+”助力“服务惠民”工作,1482个行政村实现通过网络登录广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查询有关就业招聘信息的服务功能,实现村一级直接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城乡养老参保、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便民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招聘、就业、权益维护“一条龙”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打造“美丽河池”乡村建设示范点。河池市依托农业产业和环境优势,精准选点,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片区推进”的思路,重点建设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示范片区和示范条带,推动乡村建设由“盆景”向“风景”转变。2018年,全市共投入1.9亿元,在11个县(区)打造21个“宜居乡村”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助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金城江讯近日,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退休党支部组织党员到金城江区河池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七第八军河池整编阅兵纪念馆,开展“传...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