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松竹月

广西日报 2018-09-21 00:00 大字

何述强

月近中秋,最忆故园。我小时候生活的村庄,是我的高祖父和他的父亲、爷爷两三代人创建的村庄,原来那个地方是一片宽阔的芦苇荡,他们买下这片水域,挑土填泥建成了村庄。村后边是后龙山,那是我孩提时常嬉戏的地方。有一条潺潺的溪水环绕,水从古松脚下经过,再绕过村庄篱落园舍流向田野。溪上有座石板桥,几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在桥上攀爬。在有记忆的中秋之夜,我趁着月光抚摸到桥上镌刻的文字。故乡朗朗的星月之夜,抚摸最初认识的几个文字,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欢喜。

记忆中的童年,村庄里到处都种有花。村前池塘有荷花,菜园篱笆旁有粉红色的木槿花,还有美人蕉。从这些各处种花的细节我就知道,我们祖上是有审美素养的。他们知道,养活一个村庄,不仅需要粮食和盐,还需要松树和竹子,需要花朵和果园。我小时候,溪水边家里的果园还在,各种果树都有。在乡村,其实也可以过着比较雅致的生活。我的高祖父喜欢绘画,他用的颜料从自然界撷取。比如他会用萤火虫发光物来制作梅花树枝的颜料,甚至还想把月光的精华提取出来。曾祖父也喜欢吟诗,他写有一首跟月光有关的诗:“十年图守困,空对旧山林。代谢期将近,调停自有人。庭前风自扫,篱上月斜明。流水潺潺去,含情一样深。”可见他对照在篱上的月光有着仔细的洞察。旧时能吟诗的诗人估计都写过月光。就拿我家乡人来说吧,我的家乡有一个诗人,他的两个表弟在广州邀请他去玩,告别的时候,他写有一首诗,其中两句云:“明朝又是归轮别,凉月从今两地光”。不动生色地写出了兄弟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极具艺术感染力。我们家乡还有一个诗人,清末做过广东潮安县的知县,民初曾任河池县知事,有一年中秋节他无法回家,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归装欲整又留连,自笑行踪类紫鸢。幸喜今宵秋色好,冰轮不减旧时圆。”对月光有透切的认识。游子怀乡,乡愁里少不了一枚旧时月,特别是中秋之月。故山的松竹牵系着游子的衷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所以才有“月是故乡明”的说法。故乡的月亮为什么特别明呢?因为,故乡的月亮可以照亮很多事物。我们童年的经历历历在目,其实都跟月亮有关。月亮照亮了我们的童年,我们在月亮的田野做“蒙蒙躲”。我们在月亮下发现自己调皮的影子。大人告诫我们,不能玩捉影子的游戏。但谁的童年没有过“捕风捉影”的记忆?

前不久我回到家乡,住了一晚。那个夜晚月亮似有还无,在田野中的小路散步,我居然不知不觉走到了我读书的小学。借助微弱的月光,我看到了校名,唤醒了好多回忆。现在村中泥房很少了,白天我登上堂弟三层楼房的楼顶,看到那几棵后龙山的松树依然是那么挺拔俊俏,那么风神旷朗。看到溪水码头边的竹林依然婆娑翠绿,仿佛生烟,我便产生了一种松竹犹存、家园依旧的感觉。松竹在,自然月光也在,萤火虫也在。

中秋之时,真想好好到故乡的月光下走一走。听听竹语松风。吟一声: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一路走来的那些文人骚客,他们的笔端无不驻满月光的深情。他们行走在他们的年代和旷野中,披着如霜的月光,吟诵着动人的诗句。“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这些诗句带着月色的皎洁、澄澈和宁静,已经静静地成为我们语言里的一种质地。浸润在我们的文化之中。这样的句子也终将指引着我们如何守护这个世界的许多宁静的事物,如何敬畏和热爱我们的乡土,指引着我们在当今迷乱的光影中减少几分慌乱,找到内心的沉静。不要丢失了我们的故山,故山有松有竹,有传统的文化,有最朗洁的月。我们获得第一口乳汁、第一口清水的地方,我们初浴月辉,第一次凝望高远事物的地方。不要丢失了我们的赤子之心。保持一份旷朗超拔的精神境界,一种跟月光对话的诗意。我们的文化品质的形成跟月光终古的寂静倾泻是有关系的。月光不声不响,却抚平白日的喧嚣。月光清冷寒寂,却唤来蛩吟如织。

诗人李白堪称月光大师。他写月亮的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比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在他的理想境界里,杯子里绝对少不了酒,当然,也少不了月光。

新闻推荐

百业兴旺交通先行

河池机场。9月10日,在河池工作的陆茂深驾驶汽车将母亲送至河池机场乘飞机飞回老家桂林。飞机起飞后他又开车返回市城区,还...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