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擦亮河池生态名片□ 罗力玮
今年六七月间,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进驻广西开展环保督查“回头看”工作,近期《河池日报》也对督察工作中涉及河池的部分进行了密集的跟踪报道。据报道,督察组向河池的相关部门交办了若干项问题线索,环保部门的核查则发现,群众向督察组举报的问题中有一部分是存在的。除了“现实问题”,相关报道也提及了一些在之前的环保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都在整改的过程中。
按照惯常的“仪轨”,也许会有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对环保督查“感情复杂”,生怕问题在自家头上被查到。不过,督查组发现的问题线索到底算不得什么不可外扬的“家丑”,即使后续的核查“坐实”了群众的举报,认真整改就是了。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一段时间内,河池在实现经济发展的漫漫征途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造成过局部的生态恶化乃至环境污染,这一点无需讳言。近期环保督察中成为“焦点”的一部分问题就正是“历史遗留问题”,比如矿山尾矿废石以及塌陷区烟气污染环境问题。
可以说,保护环境的最佳时机是污染还没开始的时候,其次就是现在了。这几年河池就一直处在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在进行时”中,下大力气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虽说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内,短期的“经济效益”是受了影响,但一些原先的重污染企业、行业也的确从转型升级中得益甚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也只是环境保护工作“受益链条”的起始部分而已,这个链条其实是很长的。如今,河池许多地方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都发展得红红火火,这些生态产业让参与其中的人们受益良多,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河池的经济版图。即便没有“躬逢生态产业之盛”,人们也已经感受、呼吸到了更洁净的“空气”,而这更是惠及众生的巨大红利。
虽说目前河池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确已是成效显著,也获得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肯定,但这无论如何都不是努力的终点。在环境保护领域,河池需要面对的既有环保欠账的历史,也有生态脆弱的现实,更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天然”向往。河池的目标应该是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自己的一张名片。
名片肯定要光鲜醒目,才能让人过目难忘。河池的生态名片应该是个什么样呢?在这个问题上相信人们是有共识的:河流穿城过镇仍然明净清澈,街道熙熙攘攘仍然纤尘不染,天空蔚蓝深邃,山川草木葱茏,鸟语花香……应该说,这样的理想状态仍然需要人们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各地应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要求落到实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生态环境”是如此之大,不能单靠政府“时时勤拂拭”,更要动员社会“人人勤拂拭”,既要让个人“绿色生活”成为习惯,也要让企业“绿色生产”成为常态。只有“时时拂拭”“人人拂拭”,河池的生态名片才能不染尘埃,越来越亮。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一名只有小车驾驶证的司机帮人代驾大货车被交警查处,他将面临被罚款1500元,驾驶证被记12分的严厉处罚。6月27日...
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河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