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互联网+助力社区居家“智慧”养老

池州日报 2017-11-02 01:00 大字

养老是全社会最关注的民生工作之一。纵观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约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6%到7%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3%到4%的老年人选择在机构中养老。可见,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就近方便、环境熟悉,社区居家养老无疑是未来大多数老年人的归宿。而这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要求社区配套建设必要的养老服务设施,能够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在池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到底做得怎么样?这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如何提供?养老服务设施如何运营?近日,记者走访池州市依佳居家养老照护中心、池州市援通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看老人们如何在家门口享受“智慧”养老服务。

记者 冷静俏 文/图

社区养老

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服务

“离小区这么近,很方便,老人聚在一起玩也热闹。”10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河滨花园小区外的池州市依佳居家养老照护中心,看到几位老人正在玩纸牌,他们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照护中心里有象棋、麻将、纸牌,老人们没事就在一起切磋。 记者环顾一圈,发现照护中心一共两层楼,一楼有日间照料间、老年餐桌、康复理疗室、医务室、综合服务室,二楼有办公区、活动场所等,布局划分合理细致,配有相应的设施设备。“这个场地是东湖路社区居委会提供给我们中心的,今年7月中旬正式开始使用。因为就在小区外面,老人们过来很方便。”中心负责人朱霞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整合资源,集成服务,打造20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在不离开熟悉环境和亲情陪伴下,就近便利地享有基本且专业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 随后,记者跟随朱霞来到广联翠屿照护小站,记者看到几位老人正围坐在桌边吃午饭,盘子里有米粉肉、芹菜肉丝和清炒白菜三个菜。“这里所有的事儿都不用我们操心,吃的喝的都弄好递到手上,连我们吃什么药管理员都记得清清楚楚。”王银娣老人今年88岁,每天早上来晚上回家,车接车送,已经在照护小站待了一个多月。和记者说起话来,老人喜笑颜开,“以前一个人在家里一整天都没人说句话,现在在这里和老人们聊天娱乐,日子特别快活。”

互联网+ 助力“智慧”养老

前不久,晚上9点多钟,主城区南馨园社区郑嫦娥老人突然高血压犯了,老伴按下了家中安装的紧急呼叫装置。不到一分钟,就有工作人员和老人联系,询问老人情况后,直接帮老人对接120,并为120车辆指引小区内车辆行驶线路。最终,120及时赶到将老人送医院,老人在得到治疗后转危为安。而这,就是池州市援通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为老人们所提供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我们的智能化养老服务由智能化管理平台、服务中心、终端设备三部分组成。管理平台会预先将采集的老人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子女情况、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同时在老人家里安装呼叫设备。当老人遇有求救、救助时,不用找人、找物、找号码,只需按一下呼叫设备上的‘红、绿\’按键,智能化管理平台会立即显示老人的相关数据,工作人员便会迅速将老人的需求信息发送给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服务商,解决老人需求。”池州市援通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孝进介绍说,该中心自今年3月份正式运营以来,系统已经采集了主城区4万多名居民的信息,其中60岁以上老人将近2.3万人,且签约服务商300余家,涉及居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

35个标准化社区

建有老年人日间活动中心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人口已步入老龄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162.4万人,常住人口144.3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28.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9.7%;65岁以上人口19.5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5%;70岁以上人口12.25万人,80岁以上人口3.54万人。由此可见,池州老龄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老龄化平均水平,28万多老年人需要提供健康养老服务。 为了切实满足社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文化教育、娱乐保健等服务需求,池州市采取措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现在全市已有35个标准化社区建有老年人日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预约、配餐就餐、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及其他志愿服务等。这种“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整合了社会资源,扩大了服务范围,在养老模式上是一种创新。

新闻推荐

发展大健康产业推动全民健康——市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养结合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侧记

□记者王明智日前,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分两个小组审议了《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养结合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各抒己见,就深化医养结...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