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老”何日不再成新闻江 郎

河池日报 2017-08-03 13:16 大字
 

老人当街摔倒,无人上前搀扶;接到群众求助,民警及时扶起……面对众人交口称赞,两名民警希望:有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传播社会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8月2日,《河池日报》8版刊登的这则新闻再次说明,“扶不扶老人”,是一个风向标,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曾几何时,“看到老人横穿马路,立马上前挽手而过”,是生活中常见的镜头。以前扶老是不算新闻的,眼见老人摔倒,当然上去搀扶,这本该是下意识的行为。看到有老人摔倒扶起来,不应该是两难选择,也不应该再成为新闻。可大家都不扶老了,有人扶老就新鲜了,于是扶老就成了新闻。

中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也一直受到弘扬和传承。见到老人摔倒,主动伸手去扶,这不仅关乎一个公民的道德,更关乎一个公民的社会担当。古语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爱的不断接力传递,我们这个民族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断。

然而近年来,路遇摔倒老人“扶不扶”却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7月中旬,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这一敏感话题,83.2%的受访者表示会去扶,仅14.4%的受访者直言不扶,但会采取其他措施(如拨打120),2.3%的受访者则称完全不会管。

我们应该看到,扶起老人后,少数好心人反被冤枉、受到委屈的事件,的确令人遗憾。出于对好心人做出善举后遭遇的同情,出于对社会不良风气的义愤,“扶,还是不扶”被做成一道选择题,引发了人们的大讨论。虽不能说“不扶”的依据毫无情由,但这样的答案,怎能让我们心悦诚服?

遇到老人摔倒,究竟扶还是不扶?公众的认知、社会舆论、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各个阶层的人,都在努力给出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其实去扶人,理由很简单,就是基于人心中最根本的善良。我们期盼也始终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有朝一日,“扶老”将不再成为新闻。

新闻推荐

池州市高额补助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企业最高可达600万元

本报讯(记者石泽丰)近日,记者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为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池州市对建有国家或省认定的研发平台的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当年所发...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