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讯员如何提高新闻上稿率 ——结合多年从事新闻编辑的经验谈几点意见 梁 煜

河池日报 2017-07-31 20:30 大字
 

在地市级党报从事编辑工作多年,除了经常编发记者的稿件,很多时候是选编通讯员的来稿。从来稿质量看,有些通讯员爱岗敬业,加上悟性好,勤学勤写,上稿率高,进步很大,时间不长便成为通讯员队伍中的佼佼者。可是,也有很多通讯员,虽然很用功,投稿热情高,可被采用的稿件很少,原因何在自己却不清楚。在此,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新闻编辑的经验,就新闻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谈几点意见,但愿通讯员能从中得到一些借鉴或启发。

一、立足媒体,忌人云亦云

作为通讯员,熟悉当地的媒体,是基本常识。想给哪家报社投稿,就必须花时间下功夫,去认真研究这家报纸的基本情况,有几个版面、哪些栏目以及何时出报,从中找出哪些题材比较适合自己去采写,成稿后以什么方式、渠道去投稿。很多通讯员在写稿时,并没有过多去考虑到底在为哪级报纸、哪类报纸写稿。找到新闻线索、题材后,立即拿着中央级省级大报作为参照,模仿头版重要消息的架势或者大篇通讯的结构,仓促成稿;有的通讯员,看到报纸上刊发的题材后,马上联想到本地本单位也有类似的题材,灵机一动,便不假思索,依着“葫芦画瓢”,这样的稿件模仿痕迹明显,感觉似曾相识,缺乏新意,与报纸用稿要求对不上,上稿率低那是肯定的。

二、立足全局,忌转小圈子

在来稿中,许多通讯员喜欢采写本地、本单位、本部门发生的事情,更多的是工作上的一些事。这些事情或工作,在本部门也许是大事喜事趣事,但放到全市、全区甚至全国根本算不了什么事。有一位通讯员,采写一篇关于其所在县级一家医院召开的职代会稿件,还配发会议实况图片传到报社邮箱,这样的稿件,无论如何都是难以见报的。还有,某村委会办公用房落成、某乡镇小学举行“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等稿件,均属此类内容,这些必须引起通讯员的注意。

新闻是面对公众和社会的,通讯员在写稿前,一定要将自己选择的事实,用全局的眼光来衡量一下,大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思考:1.选择的事实,在全国或全区、全市有怎么样的意义;2.选择的事实,与近期党委、政府需要宣传的政策是否存在关联;3.选择的事实,对于正确引导某一普遍性的问题是否有一定关系;4.选择的事实,是否具有特色、典型或亮点,可以通过报道引起公众的关注;5.选择的事实,是否具有趣味性和人情味,报道起来是否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或乐趣。把握好以上这几点,除了具备基本新闻业务知识外,还需要提高自身理论、政策水平,并养成研究、分析报道形式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写出来的稿件才有血有肉。

三、立足事实,忌套话空话

有些通讯员来稿,起完标题后,马上就是大篇幅描述全国形势如何,本部门主要领导落实上级政策的讲话,接着就是制定的几条措施、通过的具体决定,全体职工的大力支持,而具体事实的报道却很不充分,空话套话大话代替了报道本身。例如,在来稿中,经常出现“在……大力支持下”“在……坚强领导下”“在……基础上”“与会者一致认为”等浓重的“新闻腔”。还有,“某机关把××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研究市场,找出差距,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他们抓住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科学组织生产,加大管理力度,促使春种进度加快……”等等。以上这些话,不是出现在概括性的导语中,而是作为消息或通讯的主体,最后以“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结束。至于怎么解决问题、怎么组织生产,需要用具体事实来说明却没有写出来,甚至写得很少。这样一来,空话多了,形成了套路,变成了套话,搬来搬去,没有价值。所有报道对象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读者仍然不知道,作者自己也未必知道。

四、立足读者,忌词语生僻

在很多通讯员眼里,也许是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非常熟悉的缘故,认为自己了解的东西,误以为读者也很清楚,由于产生这种心理错觉,便在稿件中出现了相当多的外人看不懂的自造名词,例如“四升四降”“五条主线”“12345工程”“3511工作思路”等等,甚至报道写到结尾,也没交代事情的缘由。有的通讯员,在采写行业类稿件时,没有从读者的阅读习惯出发,不是大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平和的语气、易懂的名词,而是喜欢运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如医学、电器、互联网等方面专用名词或英文缩写,语言生僻,不知所云。因此,通讯员在写作时要好好想一想,读者在看报时懂不懂?通讯员千万要记住一点:对于读者,任何解释都不会是多余的,只有读者看得懂、喜欢看,从中获得信息、知识、启迪,才是一篇好的新闻稿件。

(作者单位:河池日报社)

新闻推荐

河池冶炼企业换上新“心脏”

本报南宁讯(记者/余锋通讯员/唐杰)“烧结-鼓风炼铅”是一种落后淘汰的冶炼生产工艺,对环境危害大。7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环保厅和河池市环保局获悉,按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整改要求,截至6月底,河池市8家...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